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热点聚焦

正文

中国食品网:解析食品行业频改日期背后的症结

发布日期:2012-09-12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4151

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执行能力,通畅的销售渠道,合理的销售政策,带给企业的良性发展,带给消费者的是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解析食品行业频改日期背后的症结


  最近食品行业频现产品篡改日期现象,蒙牛刚刚被曝经销商篡改生产日期,后沃尔玛被指销售篡改生产日期之生粉,如今方便面行业巨头今麦郎也身陷“篡改日期门”,不过事发至今,今麦郎方面尚未就此向消费者致歉(详见
今麦郎涉嫌涂改生产日期 工商部门已介入(图))。

  这只是被爆出几起事件,没爆出的类似事件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作为无辜的消费者,除了愤怒、谴责,好像什么也做不了,而监管部门也只是罚款了事,没有从源头上想出管理办法。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在经销商或者厂家的驻地机构?他们为什么甘愿冒风险去篡改日期?有没有办法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产品在流通环节被篡改生产日期有几种原因:

  第一、 降低经济损失:厂家压货造成产品挤压

  厂家对代理商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说某个地区的代理会有保底销售量的要求,如果完不成年销售额,就会被取消代理商资格;每次进货也有起运量,否则,经销商自己承担运费,这样就逼得经销商多进货。现在各卖场收货时,对食品类商品生产日期都有严格控制,超过三分之一的保质期的,就不收货了。如果销售不畅,就会造成产品挤压。经销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就想出了篡改日期的方法来处理产品,有些产品竟然会被改两到三次,直至卖完为止。

  第二、提高销售业绩:不顾市场容量的促销政策

  厂家为了多销产品,往往会制定一些刺激销售的政策,而所有的销售政策都和销售量挂钩,经销商或者厂家的二级机构在公司销售额的压力下或者为了拿到这些优惠政策,就必须大量进货,而市场的销售量并不会因为你的销售政策(终端消费者往往很难享受到这些销售政策)而急剧增加,或者增加达不到预期。那么这些货就会积压到经销商或者厂家的二级机构。为了出货,又会出现篡改日期现象。

  第三、保护基本利益:卖场返货

  卖场撤下的临期产品及滞销产品,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退给厂家或经销商,有的虽然过了一段时间,可还不到保质期,但已经不能二次进入卖场或直接进入流通市场销售了,为了处理这些货,故伎重演,改日期销售。

  其实这三种情况的发生根源都在于厂家的管理方式上有问题,是企业急功近利造成的。一个销售过程的完成,必须是到消费者购买之后才完成的,而不是货物从厂家的仓库到经销商或者厂家的二级机构及销售终端仓库的转移,所以,任何的销售政策的制定及后期的管理都要结合市场实际的销售能力,不顾市场消化力而盲目的生产与压货,这必然会造成中间环节的堵塞,如果厂家一味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及下游的利益,那么必然引起众多的问题,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厂家自身。

  所以,企业想做好,还要从自身下工夫。首先把产品做好,质量过硬的产品是销售的基础。第二、挑选有经营思路,讲信誉的经销商,协助经销商把市场做好,而不是把产品推给经销商之后不管不问。经销商经营不善出问题反过来影响的还是厂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设立预警机制,加强对经销商和销售终端的管理,对销售不好的产品提前做促销方案,避免出现产品超期现象。

  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执行能力,通畅的销售渠道,合理的销售政策,带给企业的良性发展,带给消费者的是食品安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