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点食成经

正文

回顾中国食品安全的那些事

发布日期:2012-10-31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7777

  导读: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年来,苏丹红、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牛肉膏等事件,使得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愈发严峻。下面中国食品网小编就来说一说中国食品安全曾经发生的那些重大事儿。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

  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年来,苏丹红、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牛肉膏等事件,使得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愈发严峻。下面中国食品网小编就来说一说中国食品安全曾经发生的那些重大事儿。

  关键词:麻辣小龙虾事件

  时间:2006年.6月

  罪魁祸首:有毒重金属

  麻辣小龙虾是近几年北京饮食的一道时尚美味小吃。2006年6月,北京电视台调查发现, 一些养殖户为了使小龙虾长得快,竟然用人畜粪便和腐烂食物喂养。经过检验,这些小龙虾铅和砷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关键词: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

  时间:2011年.3月

  罪魁祸首:残余农药(磷)

  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关键词:“立顿”茶叶事件

  时间:2011年.3月

  罪魁祸首:17种残余农药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1年3月在北京随机购买了四份“立顿”牌袋泡茶,品种分别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到具有国家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均含有农业部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此外,“立顿”铁观音还被发现含有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三氯杀螨醇,而“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

  关键词:螺旋藻铅超标事件

  时间:2011年.3月

  罪魁祸首:重金属铅

  新华社于2011年3月28日和30日相继播发《审批合格的螺旋藻为何“铅超标”》《螺旋藻抽检:两次结果缘何大相径庭?》两篇报道,披露了一些螺旋藻生产企业的产品铅、砷含量超标的抽检结果,揭露了在保健食品“蓝帽”审批背后存在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部门的“黑色利益链条”,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也受到检察机关的高度关注。铅超标危害:铅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是多器官、多系统、全身性的,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关键词:福寿螺中毒事件

  时间:2006年.6月

  罪魁祸首:广州管圆线虫

  2006年6月份,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截至8 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蜀国演义”酒楼也因此出名,因为大多数患者都是食用了该酒楼的福寿螺后发病的。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黄寺店、劲松店也被依法罚没款共计41万余元。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之一,广州管圆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嗜睡、脖子硬等。[pagebreak]

  关键词:“血燕门”事件

  时间:2011年.8月

  罪魁祸首:亚硝酸盐

  2011年盛极一时的“血燕”神话,突然幻灭。2011年8月16日,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三万多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竟超标35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亚硝酸盐具有很强毒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癌物质。此次抽检中,燕窝行业几遭覆巢之祸。广东的“鹰皇”、“正基”,厦门的“燕之屋”、北京“庆和堂”与杭州的“李宝赢堂”等知名品牌,无一幸免,风暴并非止于浙江一地。同一天,国家工商总局开始部署全国工商系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8月22日,包括李宝赢堂和燕之屋在内的多家公司证实,血燕已在全国范围内下架,不再销售。

  关键词:“地沟油”事件

  时间:2012年.4月

  罪魁祸首:变质的动物内脏

  2011年10月,浙江省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以后内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而这种新型地沟油很大一部分被销售到了皖苏沪渝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并最终进入到了食品领域。据了解,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关键词:“皮鞋酸奶果冻”事件

  时间:2012年.4月

  罪魁祸首:皮革废料

  2012年4月,网络上曝光老酸奶使用了工业明胶,而这些工业明胶从旧皮鞋中提取,这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再后来网络上又曝出,果冻、酸奶等固体乳制品中添加了从旧皮鞋等废旧物中提取炼制的工业明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敏称,制革厂在鞣制皮革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学制剂。鞣制、整理后才舍弃一些碎皮,这些碎皮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铬。金属铬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而且铬对人体健康的这种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关键词:毒蜜饯事件

  时间:2011年.4月

  罪魁祸首:甜蜜素

  央视二台《消费主张》对蜜饯生产加工明察暗访,结果却让人触目惊心。用饲料袋包装、添加剂超标的蜜饯,经山东、浙江等地企业的环环生产加工后,最终通过上海来伊份、沃尔玛等流入市场。“有毒蜜饯”添加剂超标3倍多,过量食用将会致癌,这被网友称之为“毒蜜饯”事件。央视记者调查显示:这种用于食品添加的甜蜜素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甜,研究表明甜蜜素在生物体内可转化为毒性强的环己基氨,有强致癌性。

  关键词: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

  时间:2012年.4月

  罪魁祸首:含氯消毒液

  4 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今年2月初,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部分产品已被当做合格产品销往市场。4月19 日,山西省质监局进驻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开始调查氯水疑似混入饮料事件。在相关调查过程中,山西省质监局发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到2月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被带薪休假,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对可口可乐品牌的信任危机。[pagebreak]

  关键词:瘦肉精中毒事件

  时间:2006年.9月

  罪魁祸首:瘦肉精

  2006年9月13日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15日,上海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涉及全市9个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00多人前往医院或医务室就诊,其中有100多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食用了猪肉而引起的中毒。9月1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中毒事故为瘦肉精中毒。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如果瘦肉精含量过高,则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

  关键词:三聚氰胺

  时间:2008年9月

  罪魁祸首:非法人工添加

  2008年9月,婴幼儿人工添加三聚氰胺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致结石事件被媒体披露,短短一个星期,各地报告临床诊断结石患儿6244例,死亡3例。抽检发现有20%的乳制品企业的个别批次产品含三聚氰胺,到2009年,总共有6个婴孩因喝了毒奶死亡,逾30万儿童患病。三鹿停产后已宣告破产。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至今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据中投顾问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 除三元略有盈利之外,其他三大乳业巨头亏损接近30亿元。其中,伊利亏损16.8亿元,蒙牛亏9.5亿元, 光明亏2.86亿元。

  关键词:一滴香

  时间:2010年.3月

  罪魁祸首:非法添加剂

  饮食行业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用一种叫“一滴香”的食品添加剂作为调味品。只需要一滴,就能让一锅清水变成鲜味十足的鸡肉香味的高汤,并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随时调节。米线砂锅店、火锅店及街头面馆使用的最为普遍,那种所谓的三鲜、麻辣、香辣味都是靠一滴香产生出诱人香味效果的,以此诱导顾客回头。据了解一滴香被曝光后,来买的人渐少,商家担心如果继续销售会惹祸上身于是纷纷下架,当然我们还是无法知道究竟哪些饭店,哪些食品中加了这种对人体有害的调味品。

  关键词:染色馒头事件

  时间:2011年.4月

  罪魁祸首:甜蜜素和山梨酸钾

  2011年4月初,央视《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在高庄白馒头的标签上,消费者能看到白砂糖和维生素C,可实际上,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添加的不是白糖而是甜蜜素,没见专门添加维生素C,却见加进去了防腐剂山梨酸钾,而这两样添加剂根本就没有标注出来。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查了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而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也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关键词:“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事件

  时间:2011年.4月

  罪魁祸首:“牛肉膏”添加剂

  2011年4月,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严格限制,长期使用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pagebreak]

  关键词:重庆“毒花椒”事件

  时间:2011年.3月

  罪魁祸首:罗丹明B

  毒花椒是一种有毒的花椒,它添加了致癌物“罗丹明B”。这种花椒用水浸泡后迅速褪色,清水变成红色,明显区别于正常花椒。据业内人士介绍,花椒涂染“罗丹明B”,已成为不少不法商贩牟利的潜规则,对方还对“染毒花椒”取有行话暗语———“颜椒”(意为“涂了颜色的花椒”)。 2011年4月底,重庆与北京等地发现有染色花椒出售,其背后则是一个更大的掺假和制假售假的完整链条。“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属于非食品原料,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早在2008年,我国就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毒豆芽事件

  时间:2011年.4月

  罪魁祸首:违法添加剂

  2011年4月17日,沈阳市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 沙星等违法添加剂。2011年6月10日德国宣布,流行于欧洲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源头就为毒豆芽。

  关键词:水银刀鱼事件

  时间:2011年.4月

  罪魁祸首:水银

  2011年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在市面上极其昂贵,注入水银不仅使刀鱼增加重量,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4月19日从江苏省江阴市获悉,公安部门已对出售“水银刀鱼”的个体经营户刘某立案侦查。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关键词:病死猪泡农药腌腊肉事件

  时间:2011年.4月

  罪魁祸首:病死猪肉和农药

  2011年 4月27日南方日报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关键词:注胶虾事件

  时间:2012年.2月

  罪魁祸首:胶

  2012年2月,春节刚过有天津市民向媒体反映,在天津一些水产市场购买个头较大的大虾时,竟发现这些大虾里面被注入了明胶,在虾头和虾身之间形成了不少透明胶状物,这些虾也被市民们称为“注胶虾”。冷冻虾解冻后会变得瘦小干瘪,分量也会减轻很多,而被注了明胶的虾颜色非常清亮,个头也很大,摸起来大虾的肉感也比较瓷实,但等清洗的时候会发现虾头特别鼓而且容易剥离,虾头内有明显的半透明果冻样的物体,就像胶水一样。据悉,目前胶的种类比较多,有硅胶类的、琼脂类的、明胶类的,还分工业用的和食用的。若是添加工业用胶,就可能含有重金属和致癌物,对人体也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pagebreak]

  看完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序列,笔者由衷地感慨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何时才是个头呢?就近几年,几十宗食品安全事故来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话,猛一看确实让人很迷乱,因为每一宗食品安全事故背后似乎都能找得到不同的原因,但仔细观察这些事件,也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帮助解决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很值得反思。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受害者众多

  从历年来这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事故背后都有一支庞大的受害者队伍。据悉,仅三聚氰胺这一件事故就造成不少于30万中国儿童受害,而此事结束给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造成的损失也不止是几家乳企关门,销售额下降那么简单,事件给中国乳品潜在的影响远远比看得见的股市受挫大的多得多。消费者对于国有乳制品品牌失去信心,岂是几十亿损失就能涵盖的了的,事情虽已经过去4年,还有多少消费者对国有乳制品品牌耿耿于怀,消费者对国有乳品品牌又增添多少分信心,相信这些经历过三聚氰胺风波国乳品牌最有发言权。

  食品企业违规成本低,处罚力度亟待加强

  食品安全为何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要归结为食品安全监管。自08年发生“三氯氰胺”事件以后,《食品安全法》应运而生,但自实施4年多来,尽管食品安全已经有法可依,但却并没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理想中想要的结果应该是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监管可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起到充当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尖兵的作用,而现实中这种尖兵根本不存在,而这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则是对违规企业惩罚力度的不够。据悉,去年5月份,某地基层法院在判决一起非法添加“瘦肉精”的案例中,对涉案的4名主犯只被判了轻刑、缓刑,法院给出的理由却是涉案人与受害人达成了和解。试问,这样的打击力度,对于犯罪分子来说,有多少的震慑力呢?而那些潜在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制品的消费者的安全,又怎么能得到保障呢?

  食品企业道德沦丧严重,利益熏心是驱动力

  小作坊造假,是利益熏心,大企业如若造假,则是企业道德的彻底沦丧。从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可以发现,涉事的不仅有无名小作坊,更有像可口可乐这种国际大品牌。可见,企业道德的沦丧与企业的大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原因很简单,归结为一点就是利益。正是在利益的不断驱使下,企业才敢肆无忌惮的违法违规生产,而同时正是那微不足道的惩处,给企业铤而走险撞足了胆。想要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食品企业道德没有本质提升,那么想要保证食品安全就永远只是一句空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