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食事周刊

正文

2012037期 浅析食品价格非正常变动带来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2-11-21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6122

  导读:纵观本周食品行业的热点、焦点事件,笔者发现食品价格的变动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从大白菜到茅台酒,再到星巴克咖啡,价格的波动几乎涉及了食品行业的各个方面。

中国食品网讯

  纵观本周食品行业的热点、焦点事件,笔者发现食品价格的变动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从大白菜到茅台酒,再到星巴克咖啡,价格的波动几乎涉及了食品行业的各个方面。

  诚然,食品作为商品的一种,价格变动无可厚非。但话说回来,每一件商品的价格变动都是正常、良性的变动吗?每一次价格的变动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正常合理的变动有利于食品行业的发展,而非正常的变动轻则会使相关企业“栽个跟头”,重则影响整个相关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鉴于此,本期的“食事周刊”,笔者将和您一起探讨这周价格变动较大的几件食品,由点及面,去剖析食品价格的非正常变动对食品行业的深层影响。

  【事件】大白菜6分钱一斤无人问津 多地菜农弃收

  据笔者了解,今年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蔬菜大丰收,但菜价却狂跌,很多农民种菜成本几乎都收不回来。在山东潍坊一家蔬菜交易大厅,白菜批发价是每斤1毛2,而从农户手中收购的价是6分钱。现在很多农民干脆放弃收菜,外出打工挣钱,很多白菜烂到地里。

  【剖析】谁来拯救你——可怜的菜农

  一边是6分钱的大白菜无人问津,另一边却是2块钱的大白菜商超热销,同样的大白菜,一个“贵”的出奇,一个却“贱”到了极点,这奇怪的现象令人乍舌,这畸形的价格存在苦了市民,更多的则是伤了菜农。

  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菜农这种“菜贵菜贱都受伤”的局面呢?

  菜农盲目跟风种植

  一提及某农作物价格狂跌,有些所谓的“砖家叫兽”就会立马跳出来,细细咽下吼中茶水,厉声咳嗽两下,猛推滑至鼻尖的黑色镜框,然后慢条斯理的说上一大通。

  “花架子”耍的很专业,“真功夫”却只有一招,“前戏”做的很到位,“重点”部分却只有一套说辞:农民不懂科学种田,不知道关注农业行情信息,去年啥贵今年一窝蜂都去种啥……因此,盲目跟风是该农产品价格狂跌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这种谬论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大道理不讲,笔者只想简单的反问一句:为什么菜地里大白菜6分钱一斤卖不出去,而超市里同样的大白菜可以卖到2块钱?这难道可以单纯的用菜农“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来解释吗?[pagebreak]

  中间商贩压低价格

  “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的解释不能使人信服,又有“砖家”将矛头指向了收购商,认为收购商贪得无厌,一边压低收购价,一边抬高出售价,两边通吃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事实情况真是那样的吗?

  据了解,6分钱只是收购商(菜贩子)从农民手里收购白菜的价格,随后菜市场的批发价也仅仅有几角钱,但到了超市的零售价竟翻了几十倍。

  以北京为例,11月17日,新发地批发价为0.8元/公斤,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则最低为0.36元/公斤。而朝阳区的白菜价格已经涨至2元/公斤。其他城区的价格也在1.5-1.9元/公斤。

  须知,中间商本来就是市场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中间环节也是有利于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中间商往往是使得商品价值能够得到体现的人,而并非农民的对头(当然农超对接、农产品直销也存在,但占比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中间商贩也并不是白菜价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罪魁祸首。

  产品滞销去找市长

  农产品滞销,找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对不对?笔者自然力赞地方父母官心系农民,但是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找市长不如找市场。

  上世纪90年代的农产品销售难更甚于今日,曾经不少地方官员走上电视呼吁,但是问题的最终解决仍旧是依赖市场的确立以及人们的需求,而不是个别官员的振臂一呼。

  也正因此,有人建议地方财政补贴农民亏损,这个方法固然有爱护农民之心,但却应谨慎。这一方面使得地方开支没有节制,有慷纳税人之慨的嫌疑。另一方面这也并非长久之计,今年亏损补贴,过去的呢,来年的呢?如此行政之手的介入,事实上也间接对于农民的生产计划造成干预的预期,并非万全之策。

  【影响】农业模式需改变 潜在市场待发掘

  回头来看,农产品的销售难是世界普遍问题,即使在几年前全球粮食危机之音甚嚣尘上之际,获得最多好处的也不是农民。国外的方式,往往通过农场化以及农业合作组织等方式来发展,这对于分散化的中国农村而言,显然暂时较难直接复制,还应该逐步探索。

  也正因此,不必过度担心没有人种地或者土地荒芜等问题。一方面,有人不种,自然有别人种,种地的人少了,自然对于坚持种地的人少了竞争,有了更多机会,也能挖掘更多市场模式以及可能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农业人口转移到其他产业是大趋势,也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日后即使个别农产品供应有所不足,国际进口仍可帮助解决很多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使在农业也不例外,如此的农产品滞销,其实也蕴含不少市场机遇待有心人开发。[pagebreak]

  【事件】茅台股价连连下跌 高库存引发抛售

  茅台最近又卷入了新的风波。有媒体报道称,目前茅台酒的社会库存达到2万吨,严重供过于求,茅台酒价格面临“崩盘”危险。受到这一消息影响,茅台股价一度大跌,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格每瓶再降200元。

  【剖析】“高库存”是茅台抛售的真正原因吗?

  关于茅台“高库存”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就有不少行业分析人士立马站出来质疑“2万吨”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对此,笔者也同持怀疑态度。

  什么是“社会库存”?主要是由民间人士收藏、经销商存货、礼品赠送以及一些非法渠道的流通和储存等构成,由此可见“社会库存”构成成分复杂,暂不说“2万吨”的精确数字,就是概括的数字也很难真正统计出来。

  所以说,“高库存”的说法显然难以服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茅台等高端酒抛售?

  从价格走势看,茅台酒价从今年初的2300多元下降到现在的1500多元。与近年来一路猛涨的趋势相比,价位渐趋合理区间。笔者认为,茅台酒价格的下跌与不少经销商放弃囤积,将茅台“去投资品化”的行为有关。

  从2004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一个景气上升周期,行业营收总量年年攀升,年均复合增速在20%多的水平。自2006到2010年,行业总营收从900多亿元上升到2000多亿元。

  同时,包括茅台在内的高端白酒被视作具有奢侈品属性的投资品,吸引大量社会游资涌入炒作,价格因此一路走高。

  但到2012年,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一方面货币政策收紧,大部分社会投资品价格处于下行过程;另一方面,今年3月国务院会议指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

  与此同时,白酒行业近年来的疯狂扩张逐渐达到巅峰。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8%。但在2011年,中国生产白酒产量达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30.70 %。这意味着,当年白酒行业已经预先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非理性的产能扩张,在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会显现其产能过剩的问题。

  因此,多种因素叠加,造成高端白酒市场的价格下滑。日前茅台集团发布了三季报,虽然赢利等数据依然亮丽,但在高端白酒业重要的预收款数据上,从年初的70.27亿元降至37.47亿元,降幅接近50%。

  所以笔者认为,价格“泡沫”挤掉之后的茅台,售价已处于合理区间,未来下行空间比较有限,销量将稳中有增。

  据相关资料显示,华创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高端酒的产量未来不可避免要放缓增速。在这一背景下,价格因素将成为高端酒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茅台价格回调将有利于巩固其龙头地位,公司的定价能力也将提高。

  由此笔者大胆猜测:“高库存”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或者说虚假的“外衣”,而真正的事实则是高端酒慢慢趋向于合理的价格空间,而率先进入此区间并引起整个高端白酒市场波动的茅台集团,仍可保持甚至巩固其白酒行业老大的地位。

  【结语】

  大白菜价格的反差主要反映了菜农没有议价权的悲哀,同时从侧面也影射出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前景,茅台等高端酒价格的集体跳水笔者则倾向于相信这是一种智慧型的“转型”。其实无论价格如何变动,消费者最终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这点永远也不会改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