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食事周刊

正文

2013016期 贴牌奶粉重创奶粉业 国产奶粉仍需理性对待

发布日期:2013-05-18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7530

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产奶粉的公信力轰然倒塌,从此一蹶不振,中国妈妈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纷纷将目光转到了进口奶粉上,但最近“洋奶粉”也频陷质量门。

中国食品网讯

贴牌奶粉重创奶粉业 国产奶粉仍需理性对待

  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产奶粉的公信力轰然倒塌,从此一蹶不振,中国妈妈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纷纷将目光转到了进口奶粉上,但最近“洋奶粉”也频陷质量门。

  前段时间,号称国外原装进口的美素丽儿奶粉被央视曝光是“伪洋奶粉”,其生产地在苏州,而且奶粉中竟然掺杂过期奶粉,一时间,奶粉安全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近几日,国内贩售的进口奶粉又被曝大部分都是贴牌奶粉。一时间,中国的妈妈们慌了,这奶粉到底还能不能喝?

  三鹿奶粉事件后,大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降至最低点,尽管进口奶粉的价格一涨再涨,但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国产奶粉已经不可信,进口的奶粉再贵也安全。于是,那些无良企业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在所谓的“国外原装”奶粉上做起了文章。

  奶粉安全问题频发,让恐慌的妈妈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便宜无好货。国内奶粉价格的普遍上涨,也成为除安全考虑外,中国妈妈们掀起购买境外洋奶粉风潮的另一大原因,而人们开始追逐价格奇高的洋品牌。这就给了贴牌“洋奶粉”生存的土壤。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但在国内知名奶企光明正大进口当地奶源的同时,也有浑水摸鱼的商家,采取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然后找代工企业“挂牌”生产。

  央视更是曝出了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一种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只需交5100元,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另外一种是在新西兰注册皮包公司,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

  据调查,多数贴牌“洋奶粉”是通过网购、邮购或母婴连锁店体系进行销售,较少通过大型超市、商场等渠道销售,而且这些产品所针对的又是那些渴望购买“洋奶粉”的中小城市、内地城市中高收入群体,这种销售渠道和目标的刻意选择,无疑避开了被消费者戳破真相或者维权的风险。

  贴牌“洋奶粉”的大行其道也与监管缺失有关。尽管贴牌“洋奶粉”质量稳定性堪忧,而且还存在夸大或者虚假宣传的问题,但质监部门很难判断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同时,法律法规也没有界定监管部门的职责,而国外更是“你不在那卖,政府管不着你”。

  毫无疑问,贴牌“洋奶粉”的大行其道,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人们对整个奶粉市场的信心。对此,当务之急当然是加强市场销售渠道的整顿,清理奶粉中的“假洋鬼子”。然而,更重要的是,亟须从行业整体上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监管体系的信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贴牌“洋奶粉”生存的土壤。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拿孩子的健康不当回事,就等于是在毁国家的根基。此次的贴牌奶粉事件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进口的并非都是好货,不要一味的迷信进口食品,要理性的看待国产奶粉。

  据小编了解,凡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婴幼儿乳粉,不论是国内生产,还是国外进口,都要执行婴幼儿食品国家标准。标准决定了配方,配方限定了所用原料。只要研究一下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及相关标准,就会发现所用原料基本上无大的差异,该有的成分必须要有,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所以,婴儿配方乳粉的原料成本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没有高端与低端之分。所以在市场上购买的产品,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都是“合格产品”,食品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