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食事周刊

正文

2012003期 食品安全热点新闻盘点

发布日期:2012-03-30  来源:四川食品网   浏览次数:8578

近段时间,食品安全事件继续牵动人们的神经,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从红牛的的“添加剂”到天津的“注胶虾”,从苏泊尔电器“质量门”、大唐烧鹅的“臭鸡油蒸香米”再到近日曝光的“活熊取胆” 事件,这一扇扇“门”的开启,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人们也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后还有多少"门"要打开?”

中国食品网讯

  近段时间,食品安全事件继续牵动人们的神经,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从红牛的的“添加剂”到天津的“注胶虾”,从苏泊尔电器“质量门”、大唐烧鹅的“臭鸡油蒸香米”再到近日曝光的“活熊取胆” 事件,这一扇扇“门”的开启,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人们也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后还有多少"门"要打开?”,如果说是贪婪在作祟,那么到底赚多少钱才能罢手?如果说是道德沦丧良心泯灭,那么是否又要去追溯源头?如果说严厉的惩罚措施是解决手段,那么谁又能保证漏洞的彻底不再!如果一切都不能保证,那么我们还能吃什么?

  No.1 活熊取胆事件

  

活熊取胆

 

  关注指数:★★★★★

  背景新闻

  “近日活熊取胆”对熊究竟有没有伤害?成了网上热议话题,国内规模最大的熊胆产品生产企业归真堂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知名人士及社会公众强烈的舆论阻击,反对者认为归真堂的“活熊取胆”过于“残忍”,“挑战”了公众的道德底线,记者拍摄了整个取胆过程后, 无“痛”引流技术遭到质疑,中药协会会长被取胆的熊很“舒服”的托词被认为很残忍的辩解。 >>>详细点击

  编者评论

  活熊取胆背后反映出的对生命的轻视与践踏更值得所有人反思,商业利益是企业追逐的最终目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动用任何手段。国家相关法律必须坚决执行起来才能保护动物权益,同时广大的消费者也要认清商家的利益动机,不要受商家夸大熊胆的保健疗效所蛊惑。熊也有痛苦感受,让我们在生活中抵制熊胆制品,给熊门做一下做基本的贡献。


  相关新闻

  【本网时评】也说近日的那些“熊”事

  归真堂演示无“痛”引流中药会长称熊“很舒服”(图)

  【本网时评】 说熊“很舒服”的会长太冷血

  [pagebreak]

  No.2 苏泊尔“质量门”

  

苏泊尔锅

 

  关注指数:★★★★

  背景新闻

  去年10月份,知名家电企业苏泊尔陷入质量门风波, 锰含量超标镍含量不达标,近日苏泊尔再处风口浪尖,成都部分产品下架,央视《焦点访谈》将目光聚集知名厨具品牌苏泊尔,以《打破钢锅问到底》为题重提该品牌炊具锰超标问题。据医学专家介绍,锰中毒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有可能导致“锰狂症”,类似于帕金森综合征。

  >>>详细点击

  编者评论

  苏泊尔电器曾是国家的知名电器品牌,近日却频繁被爆质量不合格,早在2009年就已被哈尔滨市工商部门公布,从最初爆出质量门到现在,三年时间过去,我们看到的,不是多个国家相关部门对涉嫌质量问题的苏泊尔的调查,而是有关部门的独角戏。苏泊尔电器暴漏了很多问题: 首先中国很多企业被附上莫须有的知名品牌“光环效应”,这是一种很浮夸的现象,很多企业花巨资去打自己的广告,为企业树立形象却舍不得在产品的质量上多花一分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消费者的安全与不顾。其次:暴漏的是我国食品监管机制的漏洞,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庞杂而效能低下,监管智能权限不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相关新闻

  评论:苏泊尔事件别把消费者晾一边

  苏泊尔炊具锰含量超标 帕金森悬疑惹人忧

  [pagebreak]

  No.3 丰胸美体“注胶虾”事件

  

注胶虾

 

  关注指数:★★★★

  背景新闻

  2012年02月07日,天津,春节刚过,市民张女士到天津市和平区某菜市场购物,看到个头很大、很瓷实的大虾,于是买了5斤,没想到回家一看,原来这些大虾里面注了胶水,俗称“注胶虾”。 张女士检查发现,大虾肉感瓷实,虾头特别鼓且容易剥离,虾头内有明显的半透明果冻样物体。她表示,这样的“注胶虾”让人吃了很不放心,并且还有故意加重分量的嫌疑。“注胶虾”的关注度虽然很高,但天津的相关监管部门却显得很无奈,多个部门推诿监管权。  >>>详细点击

  编者评论

  “注胶虾”在天津的市场上大肆横行,监管部门却相互推卸责任,商户语出惊人,“注胶虾”很正常,吃不死人。这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玩笑,注胶虾很明显给中国的监管制度一记耳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采用自己的监管制度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的监管机制。


  相关新闻

  检测难实为推脱“注胶虾”责任之借口

  “注胶虾无法检测”实质是不想管
[pagebreak]

  No.4 红牛“添加剂”风波

红牛添加剂风波

  关注指数:★★★★

  背景新闻:10号红牛涉嫌添加非法添加剂,记者在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罐体标注中发现,其添加了柠檬酸、柠檬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铵、胭脂红、柠檬黄6种添加剂,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两种成分的出现也引发质疑,两种成分在一起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通报红牛饮料检验结果,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16日,记者调查发现家乐福、大润发等超市已经全面恢复红牛上架销售,但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详细点击

  编辑评论

  红牛是全球范围内最早推出能量饮料概念的饮料品牌,还记得以前”、“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的广告语铺天盖地,可如今被大家当做“,“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的神奇饮料却被曝光此类事件,红牛又一次成为众人举目的焦点,火起来了,但是火的并不是那么光彩,16日红牛重新上架,但是消费者悬疑重,一直持观望态度,这么久的老牌子缘何出现此类问题,红牛在消费者心目中跌了身价,红牛在功能饮料领域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在未来的市场中,红牛还能继续领跑吗?我们希望的是红牛要不要等到在媒体的大肆曝光下问题才得以有效解决。要想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狠抓质量,真正做到:让知名品牌的美誉名副其实。


  相关新闻

  【本网评论】公众期待更权威的“牛倌”

  “红牛”添加剂风波未平消费者多持观望态度
[pagebreak]

  No.5 苹果打蜡事件

苹果打蜡

  关注指数:★★★

  背景新闻

  14号一条名为《五个苹果刮出半斤蜡?》的微博引来网友强势围观,被转发上万次。微博称,市民赵先生洗苹果时感觉黏糊糊没洗净,索性找来刀子刮擦苹果表皮。这一刮不要紧,竟刮出很多白色粉末,上网一查是蜡。记者探访水果市场了解到,苹果上蜡早已不是新鲜事,为使水果“卖相”好,能长期保存,很多水果都要“上妆”后再卖。营养学家说,苹果皮比苹果肉有营养,宜多吃,但裹蜡的苹果皮还能多吃吗?怎么吃水果引来了消费者的热议。   >>>详细点击

  编者评论

  “5个苹果半斤蜡”吓煞人俗话说,有网友曝:现在市面上90%的苹果都在打蜡,像苹果市场这样的低端消费市场在我国比比皆是,大企业有问题都逃不过公众的法眼,但是小市场往往逃之夭夭,而往往问题都出在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上。因此,食品监管有必要将小市场的卫生和食品安全作为检测的重点,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同时,面对黑心商贩的打蜡苹果,作为消费者我们只有在生活中从细节问题开始,鉴别打蜡苹果,清洗干净才能放心食用,只有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关新闻

  一日一苹果 健康伴随我

  进口水果多为“打蜡果” 工业蜡危害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