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点食成经

正文

如何正确对待“养熊取胆”问题?

发布日期:2012-05-17  来源:四川食品网   浏览次数:2874

如何正确对待“养熊取胆”问题?中国食品网是中国食品公司提升中国食品品牌的前沿阵地!中国食品网愿与所有中国食品公司一起共同演绎中国食品品牌传奇!

中国食品网讯

  “据透露,该提案在委员们签名后已经上报有关部门。对于动物保护组织提出的取缔养熊业的要求,一些政协代表也提出了与此前截然不同的看法。

  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欣的观点是,从古至今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等动物类中药往往是治大病、急病的,而草本类中药入药通常是治疗慢性病和其他病的。因此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动物药的发展,大力组织开展药用动物养殖以及替代品的开发,以从根本上解决动物药药源不足的难题。

  他认为,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鼓励类产业还将“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列入其中,显而易见我国养熊业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当人类健康需求和动物保护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到底是救人还是救动物?我认为人类需求是第一位的,当然这个需求也不能是漫无边际的需求,比如把熊胆作为一种食品、保健品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我认为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动物资源。”曹洪欣说。

  3月12日,在“两会”上3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正确对待‘养熊取胆’,保护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继上次“活熊取胆”事件之后,这次提案再次将话题引入读者眼眶。究竟该怎样对待这个问题?面对人性和生命的抉择,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众所周知,“活熊取胆”事件在不久前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关注,许多网友称“‘活熊取胆’太不人道,应该坚决抵制”,但也有网友称“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活体实验的研究,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在进入近日论题之前我们不妨回想简单的例子:在现在的消费市场中,肉类食品占据了食品市场相当大的份额,而这些肉类食品的来源每个人都很清楚,就拿猪肉来说,我们每天食用的猪肉来自哪里?我想每个人都很清楚,那么在食用猪肉的时候,大家是否想到了猪作为动物的痛苦,换言之,熊也一样。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活熊取胆”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宰猪食肉”?难道猪等禽畜不是一个生命?

  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们在潜意识里已经认为猪、鸡等作为人类的食物是很平常的事情,其生命存在的价值也就在此了,而熊则不同,毕竟熊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不常见,这就好比杀动物和杀人的区别,人们已经人性化的去看待“取熊胆”事件。人们往往会对陌生的事物关心多一点。

  人类是这个生物链的顶层,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人类决定着众多生物的命运。在医药学领域,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地研究生命,对抗疾病,为的就是人类的延续,这是一个种族最基本的本能。药物学的发展正是人类对抗疾病和大自然的一个途径,当人类生命受到某种疾病威胁的时候,为了研究出治疗的药物,做药物实验的对象自然就选择了动物,因为在人的思想中,人的生命比动物要宝贵。如果要人们在自身和熊之间做出选择,结果可想而知。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养熊取胆”是一个保护生命健康的一个方式,但如果一些人只是为了满足口欲,那么我们绝对不会支持。自然界要维持平衡,需要生物的多样性,一个物种的灭绝必然会导致一些相关的物种步入毁灭,而保护一个物种的延续,也同样是在保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地利用动物资源,正确对待此类事件是必要的。希望在未来能够找到熊胆的替代品,毕竟动物也是人类立足自然界的一个伙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