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点食成经

正文

“特供”、“专供”只供宣传 “国宴用”或与国宴无关

发布日期:2012-04-06  来源:河南食品网   浏览次数:3180

  一语中的:“特供”、“专供”只供宣传,并不表明产品质量优于其他产品,更和特权无关,只是让商家赚足了眼球和钞票。

中国食品网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家企业都渴望在绝望的红海里脱颖而出,成为传奇。然而优势很难建立和保持——品质的先进消费者无法辨识,包装的新颖立刻就被模仿,大手笔的广告只是徒增成本,所以一些企业给自己的产品打上了特供、专供、国宴用的标识。

  面对充斥货架的“XX特供”、“XX专供”、“XX指定”、“XX用”产品,人们眼花缭乱,甚至为特权愤怒,但其实所谓“特供”、“专供”只供宣传,国宴用产品未必就与国宴有关。

  真正的特供其实都非常“低调”,唯恐人知;假的特供才高调宣传,唯恐人不知。

  特供体系由来已久。建国之后,“特供”始自一份报告。中共中央转发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把齐燕铭报告中的“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供”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羡慕的词语。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海关等机关自建蔬菜基地。这些基地种植的蔬菜堪称真正的绿色食品,为了杜绝化学污染,几乎只使用有机肥,即使打农药也是生物农药,且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不出所料,有关部门很快出面进行了否认。因为“特供”、“专供”不符合“为人民服务”,不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特供”、“专供”存在的客观环境,就是产品稀缺,或者优质产品稀缺,所以“特供”、“专供”也一定是面对少数人的,不可能面向社会大面积宣传,求着人买。

  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只需要花费数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产品上打上“国家行政学院专用”标识,可见“特供”、“专供”、“专用”的水分有多大。甚至有企业提供“人民大会堂专用马桶”。

  “特供”、“专供”只供宣传,并不表明产品质量优于其他产品,更和特权无关,只是让商家赚足了眼球和钞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