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热点聚焦

正文

古越龙山致癌门扑朔迷离 关键因国标缺失

发布日期:2012-06-19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3700

EC是一种具有基因致癌作用的物质,能够导致肺癌、淋巴癌、肝癌等,是烟草的天然成分,同时也是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的伴随产物。上世纪80年代后期,酒类中EC的问题才逐渐引发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中国食品网讯

  一份来自香港的报告,令古越龙山努力自证清白。

  香港消委会在6月1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酒精饮品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一款绍兴酒样本EC含量达每千克0.26毫克。这款酒是古越龙山出品的“正宗绍兴陈年花雕(五年)”。

  6月18日,古越龙山全天停牌以澄清质疑。古越龙山证券事务部人士表示:“目前并未出现经销商要求退货的现象,公司方面也已就EC含量做出了声明,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古越龙山没问题。”

  然而对比同时被香港消委会抽检的36款产品,古越龙山黄酒的EC含量却最高。对此公司内部和专家没有提供解释。上述人士称:“也可能是我们的酒比较纯的缘故。”

  事实上EC问题由来已久,只是国内缺乏相应标准,企业也没有执行的义务和动力。

  无标准可依

  香港消委会并未明确表示古越龙山黄酒致癌。在消委会的公告中,港方用了内地的检测标准SN 0285-1993,对16种绍兴酒(黄酒)、8种糯米酒以及12种梅酒进行了检测。其中黄酒的EC含量普遍都高,由于香港和内地均未对EC含量做出限制,因此消委会仅做出消费提醒。

  香港消委会成立于1974年,由政府拨款,独立运作,不接受任何商业赞助和广告。因此消委会经常对不同品牌、商品进行调查并公布结论,可信度相当高。

  古越龙山认为自己“躺着也中枪”,并在香港消委会公布信息当天做出了回应。公司董秘周娟英认为,香港消委会的鉴定结果被部分媒体“断章取义”。

  周娟英对媒体表示:“公司和国家黄酒产品质检中心都做出了说明,告诉消费者黄酒中的EC对身体没有害处,可以放心饮用。”

  EC是一种具有基因致癌作用的物质,能够导致肺癌、淋巴癌、肝癌等,是烟草的天然成分,同时也是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的伴随产物。上世纪80年代后期,酒类中EC的问题才逐渐引发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古越龙山在声明中表示,所检测出的EC属于自然产生,并非人为添加,且国际上对EC含量的有规定的国家较少。同时,古越龙山列举称,欧盟对白兰地的EC量标准为0.4毫克每千克,法国和瑞士规定的上限是1毫克每千克。

  国家黄酒产品质检中心副院长李博斌告诉记者:“不同的酒种,其所含的EC量也不同。总体上说,黄酒EC含量居中,含量最高的是果酒,例如白兰地。”

  古越龙山和业内专家都认为,黄酒中EC含量和发酵工艺有关,但都没能说清楚具体的联系。该公司证券事务部一位人士甚至开玩笑地表示:“大概是我们用的料多、加的水少吧。”

  中国并没有对黄酒EC含量做出限制性要求,古越龙山方面也认为,尽管被香港检出EC含量偏高,但也无法认定其黄酒有问题。

  李博斌介绍:“国家已经考虑到EC含量界定这一空白领域,相关的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但目前确实没有可参照的依据。”

  陈酿的故事

  古越龙山在声明提到,黄酒有数千年历史,“至今没有发现因饮用黄酒致癌的案例发生”,这正是公司感到“无辜”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对于EC的研究起步至今不过30年时间,古越龙山很多陈酿都比之年头要长。但这一问题却向中国传统的酿酒观念提出了挑战。

  影响黄酒中EC含量的主要是温度和酒龄两个因素。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顾国贤在1996年所著《酿造酒工艺学》一书中明确指出:酿造温度越高,产生的EC越多;酿造时间越长,EC含量也会增加。

  书中列示数据表明,所抽测3年陈的黄酒EC含量为0.16毫克每千克,而9年陈黄酒EC含量就增加到0.32毫克每千克,30年陈的黄酒EC量则高达1.26毫克每千克。扬州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在2004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原则上黄酒不宜长期存放,储酒期超过3年就不能够再饮用”。

  古越龙山正是以陈酿著称的。2011年年报显示,古越龙山存货共计13.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3%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已酿成的“库存商品”,金额高达9.24亿元。

  2005年以来,古越龙山的陈酿存货金额就一直保持在6亿元之上,这与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陈年黄酒奇货可居有关。2008年4月,古越龙山位于绍兴县孙瑞镇的中央酒库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全球最大、年份最长的黄酒存储库,共存原酒10万余吨,最陈的酒酿造于1928年。

  古越龙山中央酒库所存放的陈酿,如果从EC含量的角度来判断,可能大多数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但中国历来有存酒的习惯,EC的风险实际上被忽视了。

  在EC问题上,公司声明和对外表态都是“没问题”,但在实践层面,古越龙山意识到了EC问题的解决之道。

  古越龙山证券部人士介绍:“古越龙山参与了江南大学关于黄酒酿造的一系列课题,其中专门针对EC控制作了研究。一旦有了研究成果,会马上应用到生产中去。”李博斌也透露,包括古越龙山在内,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积极研究降低EC的技术。

  2012年5月,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举行了“中国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终端集成控制技术”项目技术鉴定会,新技术有望用于黄酒生产。

  在香港消委会揭开盖子之前,黄酒背后这么多的故事并未见诸报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