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安全 » 追溯前沿

正文

应加快农产品“身份证”普及速度

发布日期:2013-02-19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5443

最近,多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方面暴露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道德沦丧以及流通环节无法核实农产品质量的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产品质量监管者的懈怠、相关法律和标准的缺失。这警示我们,国内农产品“身份证”的普及理应提速,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已迫在眉睫。

中国食品网讯

  最近,多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方面暴露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道德沦丧以及流通环节无法核实农产品质量的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产品质量监管者的懈怠、相关法律和标准的缺失。这警示我们,国内农产品“身份证”的普及理应提速,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已迫在眉睫。

  事实上,在政府各部门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农产品可追溯法规制度已基本健全,追溯标准体系正逐步建立。农业部门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区域和行业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以及畜肉、水果、茶叶、谷物几大类产品操作规程等多项行业标准,有效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此外,《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多项食品追溯国家标准也已通过审定。农垦系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工作。目前已在25个省份的220个农垦、热作及地方企业建成并正式运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400家企业初步实现质量安全可监管;种植业可追溯面积达483万亩;养殖业可追溯数量达6713万只(头)。

  但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挑战是缺乏全国性统一的信息平台,一种农产品多个部门颁发的“身份证”,造成信息共享困难,起不到让他人查实自家农产品“身份”的目的。其实,给农产品办“身份证”的初衷就是要实现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信息共享,通过客观地记录产销全过程,清晰地界定责任,较好解决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不同地区和部门必须改变“身份证”系统各自独立的状况,让农产品身份信息顺畅地共享。

  完善农产品“身份证”制度,还应打造可追溯企业集群,以企业为可追溯创新体系的主体,让追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取得新突破。一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的能力,提升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开展多种形式追溯模式建设,让“身份证”制度真正落户普通企业和寻常农户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