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安全 » 安全预警

正文

“冷冻生鲜”怎受得了冷热交替?

发布日期:2015-07-29  来源:非常解读   浏览次数:27315

中国食品网讯

  躲过梅雨,躲台风,这个夏天,你是否也跟笔者一样,被忽冷忽热的温度虐得不要不要的呢。忽冷忽热不好受,这便是那些冷冻生鲜真实的心理感受。被洗净宰杀后的生鲜(蔬菜、禽肉),本以为可以在低温下过个夏天,没成想,一朝被冷藏,颠簸二十年!硬生生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僵尸”肉!僵尸生鲜在被冷冻的N年里可能经历什么?冷冻生鲜的困局又是啥?解读君这就为你解“冻”。
 


 

  “冰封”的其实只是保质期?

  最近,宁波一家企业领到了140万元的行政处罚罚单,原因就是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在一商家冷库中,查出了该公司贮藏的32.86吨2010年生产的木瓜块和木瓜丁,这些木瓜全都超过了保质期限。具透露,这些木瓜块、木瓜丁主要用于生产果汁、果酱等产品,并且销往全国各地,以及部分海外订单。

  想想日常吃面包蘸的果酱,你是否吃出了异常呢?这水果变果酱足足费时五年才来到咱的嘴边,再配合各种添加剂和调味料,你颤抖了吗?商家想当然地解释说,“生鲜进了超低温冷库就不会变坏,保质期就无限延长了”,鬼才信!

  到底是挨冻还是保鲜?

  据xx优选某负责人介绍,生鲜产品储存保鲜保质很难,而国内冷库建设普遍落后。例如荔枝的最佳保存温度在5℃~15℃,而蓝莓、草莓等不仅要保持5℃左右还需保证呼吸。

  因此多个仓库,每个仓库多分温控区(包括常温区0℃~30℃、冷藏区0℃~8℃、冷藏区8℃~10℃、冷冻区-18℃、恒温恒湿区15℃~18℃),再配-60℃冷冻柜,才是满足全品类食品存储的最好保障。

  看来比起肉类的“冻住我吧”,鲜果类的保鲜可是各种刁蛮。商家冷库真能如此周全管控吗?现实来看,商家眼里的保险,大都是一股脑的塞进冰库,然后设定-40℃,这生鲜是保质了,但蔬菜瓜果可就要挨冻了。

  冷链为何败在“最后一公里”?

  一位消费者称,今年4月他曾在1号店订购了100多元的冰鲜产品,打开后发现竟然全部烂了,如要退货1号店最多只赔偿50元损失,还需要自己垫付快递费。很憋屈是吗?商家也委屈。

  因为从1号店的配送过程来看,出发时是全程冷藏物流,但到了市中心区域(如北京)货车是不让进的,这所以“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不得不换普通车或者电瓶车到终端,三十几度的大热天,生鲜不烂才怪。

  怪不得笔者夏天网购的衣物外包装上总会冰冰的,甚至有淡淡的腥味,原来是跟生鲜亲密接触了。为了搪塞这“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商家首先自保:“生鲜属于易腐败品,一经售出不接受退货。”而可怜的就只有消费者了。

  “各保各的鲜”何时休?

  刘女士在某生鲜电子商城上购买了一箱“云南夏黑葡萄”,收到货后发现保温措施就是2个全部化开了的生物冰袋。而另一位消费者投诉某冷链物流,早上9点收到短信提醒,说买的冻海鲜开始配送,结果晚上9点才送达,打开箱子发现根本就是常温配送。

  而快递员也坦言,一般标有“生鲜冷藏”的包裹里有蔬菜、水果会加点干冰,而肉类一般什么都不放。有些商家的“冷藏”蔬菜包裹也就是用普通白色泡沫包裹,并未有保温措施。

  缩水“冷冻”措施,不单是为了节约成本,生鲜电商缺乏行业标准才是真正的顽疾。因为没有统一约束和监管,商家各丢各的冷鲜“空头支票”,而物流则各使各的保鲜“花招”。最后,又是消费者膝盖中箭。

  先行者都悲歌了,后来者难道还走老路?生鲜冷链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初露锋芒,只是……拥有2万多用户的“优菜网”退出说“做不下去了”;永辉超市的“半边天”提供货到付款试水生鲜,如今也不见了踪影。

  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商家就急急忙忙推所谓的“冷冻生鲜”,既未解决储存,又未料理好运输和配送问题,最终生鲜被冷藏。让消费者恐惧的也许不是那些僵尸生鲜,而是像僵尸一样无法解决的这一问题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