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安全 » 安全预警

正文

云南省各地相继发布2017年春季食品安全预警

发布日期:2017-03-15  来源:云南省食药监局   浏览次数:2642

针对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储存不当或误食不安全食品均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特点。云南省各地相继发布2017年春季食品安全预警。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针对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储存不当或误食不安全食品均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特点。云南省各地相继发布2017年春季食品安全预警。

  2017年3月2日昆明市发布了春季食品安全预警。预警涉及增强防范意识,预防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加强禽流感防范意识;慎食野生蕈和野菜;预防马铃薯和四季豆(油豆)中毒;预防冷冻海产品中毒;加强对亚硝酸盐等化学品的管理;加大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餐饮单位的监管,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应急防范措施;食物中毒应对等方面内容。特别是针对最近各地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昆明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提醒广大市民:自3月1日零时起,暂停在昆明市主城区二环路以内进行各类活禽(指鸡、鸭、鹅、肉鸽、鹌鹑等,下同)的交易、宰杀,加强禽流感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前往活禽市场或摊档,不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要购买具有包装标签标识并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具有检疫合格标识的禽类冷鲜产品;要求各监管部门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暂停主城区二环路以内进行活禽交易、宰杀的通告》文件各负其责,加大监管力度。

  保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用“七个预防”向全市发布了春季食品安全预警。一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加工制作食物要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慎食生菜凉菜,不喝生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是预防山茅野菜等植物性中毒。重点提醒,把握好食用量,不轻易食用自己不了解、没有食用过的山茅野菜。三是预防亚硝酸盐中毒。酸菜咸菜随着气温的升高,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已变黏的酸菜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四是预防马铃薯、四季豆中毒。不食用发芽的土豆和变色土豆,食用后易引起中毒。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两种毒素,一定煮熟煮透方可食用。五是预防农药残留引起中毒。避免采购农药味大的蔬菜,对能去皮的蔬菜应先去皮后再加工制作食用,蔬菜清洗前充分浸泡,降低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量。六是谨防冷冻海产品中毒。春季是海产品的淡季,冷冻海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经过加热后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易造成食物中毒。应尽量选购生产日期较好、储存条件符合要求的产品,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七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甘蔗霉变的病原菌为“节菱孢霉菌”,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系统。购买甘蔗汁应选择新鲜干净无霉点斑,去皮后色白不发红,无酸霉味及酒糟味的甘蔗榨汁,随榨随饮,勿购疑似霉变甘蔗。

  楚雄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公告提醒各级学校及承担学校食堂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学校食堂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各项管理工作。公告要求各级学校食堂定期组织开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登记验收制度,严禁采购证照不全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严格按照食品标签所示保存条件存放食品。严禁使用过期及食品质量发生变化的食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操作,防止食物交叉污染,禁止直接使用隔餐食品,严禁使用亚硝酸盐,禁止加工食用四季豆、黄花菜、发芽马铃薯、自制豆浆等有潜在风险的高危食品,禁止制售凉菜和外购熟食凉菜。餐具清洗消毒应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程序进行。定期对学校食堂内外环境进行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保持食堂环境清洁,做好防蝇、防虫、防鼠、防尘工作;按要求做好每餐食品留样并做好留样记录等。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加强学校食堂许可管理,确保学校食堂持证率达100%;要与当地学校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强化对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小餐饮、食品摊贩等的食品安全监管,严防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师生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