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肉类加工

正文

“僵尸肉”引发社会关注 扫描全球冷冻肉品法规

发布日期:2015-07-14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22753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 据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80后”缉私员查获“70后”冻肉、南宁警方查获1967年走私鸡爪,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海关查获“僵尸肉”的新闻,引发新闻报道是否失实的争论。此前,全国出现多起查处冷冻多年的走私肉事件。而我国目前对冷冻肉的存储期限没有强制性的法规,消费者担心:牛肉、鸡爪等等这些冷冻品是不是可以完全放心食用?
 


 

  那么,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冻肉贮存、运输和销售都有怎样的具体规定?怎样严格监管?在肉类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新鲜肉要比冻肉的价格便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澳大利亚特约观察员胡方:澳大利亚对于肉类食品的储存,主要遵循以下几部法律,其中包括1974年商业实践法、1992年进出口食品控制法律以及各州和领地相关的食品法律。对于冻肉可以储存的时间,澳大利亚对于这一块还是比较宽松的。通常在两年以内的冻肉,都是被许可的。比如说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冻牛肉的保质期,就会有像是8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这几种。一般普通的澳大利亚人不会太关注冻肉保存的时间,因为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除了普遍有部分的海鲜会买冷冻食品以外,绝大部分的肉类大家都会购买新鲜的。一般在澳大利亚本地只有像是一些快餐店或者是饭店有可能会使用到冻肉。实际上作为一个肉类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本国新鲜肉类的价格并不贵,很多成本反倒是在于运输、冷藏等等方面,所以对于澳大利亚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购买便宜的新鲜肉类永远是第一选择。

  而对于买回家想冻起来的肉,澳大利亚一些食品健康协会也会给消费者以建议:不要冷冻时间过长。

  胡方:澳大利亚本地的食品协会以及一些健康协会也对澳大利亚的消费者把新鲜的肉买回家以后,自行冷冻的时间做出了一定的规范。一般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肉酱一类的食品,最好是冷冻不超过3个月,而一些整块的肉最好冷冻的时间不要超过6个月。在自己家冷冻的时间建议时间比澳大利亚标准冻肉的许可时间要来的短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通常居民家中冰箱储存条件不如冷库来得好。再加上肉买回来之前并没有一直冷冻储存,所以这个时间相对就要少一些。

  2013年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德国也宣布发现疑似此类“挂牛头卖马肉”情况。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Tesco宣布,因担心更多食品可能受到马肉“污染”,决定将包括两款意大利冷冻食品——博洛纳牛肉酱面条和拉萨尼亚肉饼在内的含牛肉馅的食品下架。这就是喧嚣一时的“马肉风波”。

  欧洲特约观察员侯颖:欧盟被认为是食品安全的标杆,但是欧洲多国在食品产地的标注和回溯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近年来,欧洲也出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在2013年,在欧洲多国超市中发现了以马肉来冒充牛肉的马肉丑闻,波及国家多达16个。因为马肉的价格只是牛肉的三分之一左右,供应商就以次充好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受到该事件余波的影响,欧洲的冷冻肉食品销量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恢复,一些工厂也不得不倒闭。为此,欧盟正在逐步完善和严格禽肉类产品标签管理办法。欧盟针对肉类产品标签的新规定也已经生效,新规要求,绵羊肉、生羊肉、猪肉以及禽肉在制成新肉、冷却肉和冷冻肉等六类产品销售时,必须要标注动物的饲养地和屠宰场,而且要通过的方法进行回溯。而在冷冻肉的运输方面也必须要使用专业的冷冻车以保证食品质量。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鱼虾是日本人主要蛋白质来源,人平均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冷冻虾的加工和保鲜也有严格的规定。近些年,日本又出现了冷冻面,食用更方便,面条也能保持原有的风味。日本为此而建立了一系列冷冻的运输、贮藏和销售体系。

  日本特约观察员黄学清:日本从国外进口的冷冻食品,一般是大的冷冻块,还负责分包装。这种情况下是可以长期不用管理,只需说明食用期限。而大的冷冻块解冻包装,就需要在商品上标明包装日期,也就是制造日期和消费期限。另一种方法是在原产国分包包装好,并且规定要标明制造日期,在国外包装的日期就是制造日期。从国外运输到达日本的商店,经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日本的商店冷冻食品一般都是一个月以内制造的,超过了这个期限尽管商品的品质相同,消费者也会觉得不够新鲜,影响销售。日本的食品法规定,冷冻食品要在零下15度的环境中冷藏。而相关食品协会制定的标准是零下18度以下,所以日本的冷冻食品是按照行业标准的零下18度以下保管的。长期保管的冷库一般会在零下40度以下。运输系统在运输冷冻食品的时候,会把商品保管在零下20度以下。日本的各个行业协会会制定一些比国家法律更加严格的规定,商家都会自觉遵守。如果因为违规影响了行业的信誉,将会很难在同一行业内继续生存下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