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厨师上门难盈利 私厨转攻代买食材

发布日期:2015-09-30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13161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 曾掀起融资潮的爱大厨、好厨师、烧饭饭等私厨平台,最近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传统行业的触网,让许多互联网创业者看到了其中商机。如此受资本青睐的私厨平台,究竟是什么让它们新生不久就开始谋求转型?
 


 

  私厨平台不约而同求转型

  看似红红火火的厨师上门,近日却不约而同地对外发出即将向食材供应转型的信号。

  爱大厨联合创始人侯鹏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自今年7月获得千万美元A轮融资后,爱大厨将着力发展规模以及推进标准化,并向天津、武汉、成都、重庆等准一线城市扩张,之后或许将盈利目标锁定在食材供应上。

  无独有偶,好厨师负责人也表示,私厨平台整体而言有两个共性趋势:一是都打出了 “厨师上门” 为基础服务 +“生鲜电商” 为增值服务的组合拳;二是希望由卖 “手艺” 延伸到卖 “成品”,提供更多丰富的用餐服务场景,比如线下建立中央厨房,为厨师提供中午烹饪健康午餐的场地,然后由第三方配送公司将套餐直接递到用户手中。

  烧饭饭创始人张志坚也公开表示,烧饭饭将把业务从餐饮上下游产业链上进行延展,以一套解决方案的形式变现。例如,上游可以切入食材、生鲜、酒水,下游可以在喜宴中出租餐具等。目前,烧饭饭已经与国内20多家B2C电商达成合作,包括京东、1号店、飞牛网等。用户在烧饭饭App上形成订单后,系统会自动把食材需求提交给合作方电商公司,按照美食频道里的规定,食材一般要“厨师上门前一天送达”。当前电商交易业务的转化率在4%左右。

  难盈利 目光转向代买食材

  如此受资本青睐的私厨平台,为何出现不久就开始谋求转型呢?

  从经营模式来看,目前的私厨平台都选择在网站或者App上,按照所需菜品的数量及组合标价,在爱大厨的网页上可以看到,普通用餐类型分为:四菜、六菜和八菜,套餐价格分别为69元、99元和129元。此外还推出了私人定制套餐,价格则是从1288-1888元不等。据侯鹏飞介绍,爱大厨的厨师做完每餐饭后,收入归自己所有,平台并不从中抽成,此外每月还将给厨师相应补贴。

  好厨师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好厨师的特点,一是会员制收费;它允许用户单次购买,但更倾向于在用户对厨师形成不错印象后让用户购买会员进行充值。好厨师平台现已入驻500多名全职厨师、1000多名兼职厨师。从用户手中收取的费用同样归厨师自己所有,好厨师平台不收取任何佣金提成。平台厨师的收入构成为基本工资+佣金+奖金。

  不收佣金,还给厨师补贴,厨师平台的盈利模式让大家十分好奇。对此,侯鹏飞坦言,“现阶段,我们只希望掌握尽可能多的厨师资源,盈利只有当平台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寻求向厨师抽成以外的盈利方向。比如,食材的直供、厨师教育、高端定制餐等”。

  私厨平台为什么不能靠厨师上门业务盈利呢?从私厨平台的厨师队伍构成来看,目前爱大厨的厨师多半是来自机关单位食堂及饭店,烹饪水平处于中等。据介绍,这些人对于兼职以及提高收入的需求更加旺盛。相比而言,水平高的厨师有固定收入及相当的社会地位,因而,他们没有上门服务的需要,水平偏低的厨师则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厨师是私厨平台急需抢夺的资源,这也就要求平台以“不抽成+给补贴”的方式迎合厨师的需求,以吸引厨师挂靠在自家平台,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厨师与用户的私下交易”。此外,为了培养市场需求以及用户黏度,前期的规模扩张至关重要,因此私厨平台之间也要在价格上暗自较量。

  不向厨师收取抽成,还要给厨师补贴,私厨平台不能靠厨师上门盈利,自然只能从交易的其他环节中挖掘获利的可能。侯鹏飞表示,目前有超过90%的用户会选择让厨师代买食材。

  转型“生鲜电商”仍将面临困局

  事实上,除了盈利模式不清晰,即便顺利转型做“生鲜电商”,标准化程度低,处于监管盲区,厨师、用户黏度低等问题还将继续成为困扰私厨平台的难题。此外,若涉及食材,食品安全、仓储、物流等问题则会接踵而至。由此看来,私厨平台的食材供应转型仍将面临困局。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私厨平台的盈利模式不清晰是致使它谋求转型的副因,主因是国家对行业的监管及限制。在朱丹蓬看来,即使转型成功,它们也必须面临规模、资金、服务三大考验。首先,所有的盈利模式都离不开规模效应,没有规模就没有盈利空间及投资的价值。其次,现在的任何企业运营模式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撑,也无法运作。最后,现在做“互联网+”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以服务作为拉客利器。

  当前的私厨平台都可以定义为服务公司,因此规模是业务的根基,若想成功转型为“网上菜市场”,则需在新的领域与别家平台展开新一轮的“厮杀”。而在这个领域,天猫超市、京东、1号店等电商巨头早已开始竞技,此外,各地菜市场也在“互联网+”的带动下纷纷触网尝试电商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贺陈慧 实习记者 郭诗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