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花生酥品牌“黄老五”状告数家“傍名牌”公司

发布日期:2017-12-18  来源:成都商报   浏览次数:2768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又到年底,不少人已经开始张罗年货,坚果、糖果类老少皆宜的年货,更为走俏,但却有商家趁机“傍名牌”,进行生产和销售。甚至有人发现,在批发市场上,真假名牌糖果的外包装样式、字体、颜色都很相似,只有一个字、一个笔画的差别,其实为“傍名牌、搭便车”的产品。近日,生产知名品牌“黄老五”牌花生酥的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老五”公司),便将如此“傍名牌”的数家公司告上法庭,其中一家内江的生产厂和经营商铺已被法院认定侵犯“黄老五”的商标专用权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判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打假

  图案像、字形像

  连代言人发型和服饰都很像

  “黄老五”公司市场总监王正说,其公司在2014年拿到了“黄老五”的商标注册证,该商标目前处于有效状态,而有些类似的花生酥品牌却在借用“黄老五”的名牌效应,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王正将从市场上买到的其他4种相似产品一一摆在桌上比对,发现“黄老三”“黄老七”“王老五”“赵老五”四种花生酥,无论是外包装颜色、样式、字体、字号还是包装图案排版,都几近相同,明显的差别只在于名称不同,但“三”“五”“七”从字形上看差异并不大。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黄老三”“黄老七”使用的女代言人头像,其发型和服饰都与“黄老五”所请的代言人头像相似。

  今年5月,“黄老五”公司发现,内江市有商店公开销售“黄老三”花生酥,在公证员的陪同下,现场购买了相似产品,随后找到商店的进货源头,牵出“傍名牌”的生产厂以及相关经营商铺,并以侵犯商标专用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将对方诉至法庭。

  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控侵权的“黄老三”与“黄老五”属同一类别商品,且两者外包装字体、颜色、大小基本一致,极易使一般公众误认为“黄老三”即为“黄老五”,或两者存在特定的联系。因此,法院认定“黄老三”与“黄老五”构成近似,进而构成对“黄老五”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同时,法院认为,“黄老五”食品在相关公众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其使用的名称、包装、装潢,成为相关公众识别商品来源的重要依据,而被告未经许可使用,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几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其中生产厂与一家经营商铺构成共同侵权,共同赔偿“黄老五”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以及“黄老五”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2万余元。

  此外,“黄老七”“王老五”等模仿“黄老五”名称、装潢的花生酥品牌也被“黄老五”公司相继起诉,部分已经达成调解,部分正等待法院判决。

  质疑

  以大欺小、排挤同行?

  “黄老五”:打击的是不良商家

  除了“黄老五”花生酥,很多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都会定期进行“打假”,维护自身品牌利益。但此举不乏引来众多小品牌的抱怨,认为大品牌“以大欺小、排挤同行”,从而引发行业矛盾。

  对此,王正认为,他们打击的是不良商家,而非所有同行。“我们公司的销售团队会定期反馈市场上新出的同类品牌,如果对方是获得国家注册商标的,而且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装潢,我们当然不会去打击。但如果像‘黄老三'’黄老七‘这种明显模仿我们商标的行为,那一定要严厉打击。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因为跟我们相似,如果产品质量不好,那将影响我们的品牌名声。”

  为了保护自家商标、预防侵权,“黄老五”公司还注册了几十个近似商标,如“黄小五”“大黄老五”“小黄老五”“黄小乖”等,同时还在多种商标类别中对“黄老五”进行了注册。“我们希望更多良心商家通过正当竞争加入到花生酥行业,共同把这个行业做大,所以并没有所谓’垄断行业‘的想法,市场是大家的,互相竞争才能有所进步。”

  工商部门

  消费者应仔细辨认

  企业应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2月12日,四川启动了为期100天的“红盾春雷行动2018”专项执法行动,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整治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其中,“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本次行动的主题之一。内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平交易科科长李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食品需求量大,不少商家会趁机生产、销售模仿大品牌的商品。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市场地位时,很容易出现这种被’傍名牌‘的问题。作为消费者,应增强自己对真假商品的辨别,不能光看包装、装潢差不多就买了。最近启动的’春雷行动‘,就是希望在集中的时间对不法行为采取集中整治,只要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我们就会依法受理。而作为企业来说,除了借助执法部门打击之外,自身也应有相应的应对和预防措施。企业要有法律意识,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甚至成立专门的打假团队。”李琳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