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北京经验:“九字经”破解蔬菜最后一公里难题

发布日期:2012-06-18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3788

  按照"多模式、减环节、降费用"的宗旨,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尝试场店对接、直营直供、车载车售等多种蔬菜流通模式,不仅对平抑菜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优化了流通环节,保障供应链畅通,降低了蔬菜"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商务部也对其中的车载菜市场蔬菜流通模式给予高度认可,并决定在全国推广。

中国食品网讯

蔬菜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谈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时,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旧结构有其惯性,而新结构不是现存的,需要有人发明、试验,才能被众人接受,进而完成社会变迁。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是一个无所适从的时期,这时产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出办法,制定模式,引导人们走出窠臼。

  在当前中国的大转型时代,是否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敢为人先的引领经验呢?

  发展不再惟GDP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尚未成为普遍的行动,惟GDP思维仍在不自觉地主导着我们的发展观。这时,我们看到了北京的突破,在行动上的突破。发展不再追求绝对的高速度,而是追求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完满和谐。在这种实际行动的追求中,产生了本报暂且为之命名的"北京经验".为此,本报陆续在医改、住房、文化、交通、商业和环境等领域全面剖析北京经验,以期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前途提供一份有分量的梳理和思考。

  按照"多模式、减环节、降费用"的宗旨,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尝试场店对接、直营直供、车载车售等多种蔬菜流通模式,不仅对平抑菜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优化了流通环节,保障供应链畅通,降低了蔬菜"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商务部也对其中的车载菜市场蔬菜流通模式给予高度认可,并决定在全国推广。

  多模式减少蔬菜流通环节

  蔬菜乃日常生活所需,菜价的涨跌时刻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两年前,大蒜价格堪比猪肉,"蒜你狠"走红,随后,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又催生了"姜你军"、"豆你玩"等热词。如何调控菜价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破解菜价"卖难买贵"难题,首先得了解北京蔬菜市场"最后一公里"的流通状况。据了解,目前市场上70%以上的蔬菜来自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从新发地进入终端销售,要经过经销商的逐级批发,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级批发商",占据买方市场分销中的30%,这类人从新发地市场批发以后贩运到城里的二级市场和零售市场,主要赚取中间差价;第二类是农产品配送业主,这类群体有公司、团体和个体户,组织和形式都不同,他们依托新发地市场采购不同品种的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宾馆、饭店、学校、部队、机关团体和超市,在买方市场分销中占35%;第三类是农产品中转贩运户,专门从事南菜北运和北菜南销的长途贩运,在市场分销中占25%;第四类是机关团体自行采购和群众零购,在市场分销中只占10%.随着生活成本以及车辆保养成本、市场摊位费、管理费等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最终形成了"产地很便宜、市场并不低"的菜价水平,也造成了"市民买贵、农民卖难"的局面。

  物美超市相关负责人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斤蔬菜从产地到卖场销售期间,人工成本每斤加0.1元左右,损耗成本每斤加0.1元,运费成本每斤加0.2元。除了这些成本,卖场对蔬菜供应商还要有5-7个扣点,从而进一步推高菜价。

  只要存在逐级批发的流通环节,蔬菜成本上涨就无法避免。为了解决蔬菜"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在市商务委的推动下,北京市率先尝试了场店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蔬菜流通新模式,实现了蔬菜从批发市场到菜市场、从农业生产基地到大型连锁超市、从农业生产基地到餐饮企业的无缝对接,免去了中间流通环节,同时减少了蔬菜损耗,直接降低流通成本达10%-20%.同时,在规范化菜市场推出"保本菜",在保证菜价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

  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家住积水潭附近的王阿姨最近买菜多了一个新选择,以前都要到离家很远的菜市场买菜,现在小区里一辆写着"蔬菜直销"字样的卖菜车解决了王阿姨的买菜之忧。"这里的菜有时候比菜市场卖的还便宜,西红柿最便宜能卖到7毛钱1斤,1斤便宜8毛钱,10斤可就是8块了。而且这个车每周固定几天都是一大早就过来,蔬菜十分新鲜。"王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

  王阿姨享受的正是北京市商务委在全国率先推出的车载车售蔬菜流通新模式。车载车售模式通过"三方合作"方式,由公司寻找社区合作方和经营者,并提供运输车辆以及蔬菜货源组织与配送,确定销售品种及统一零售价,社区方提供经营场所和相关管理服务,经营者负责蔬菜销售,并承担租车成本,将蔬菜直销到社区,平均菜价比周边市场便宜25%以上。这种模式除了减少流通环节成本,更主要是依靠"大进货量降低价格".

  车载车售模式的运作公司北京红伟安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韦玉华介绍,目前"车载蔬菜直销社区"模式日供应蔬菜能力已经超过10万斤,如此巨大的进货量,使该公司的采购价格相较于普通零售商有着明显优势。随着车载车售的车辆不断增多,其形成的规模效应也愈发凸显。未来预计运输车辆将逐渐发展到100台,覆盖社区也将从现在的70多个增加到350个。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看来,批发商看似每斤菜只赚了几分,但由于走量大,所以挣得多。相较一般经销商,这种规模化采购能够拿到最低价格的批发价,因此,要让菜价真正降下来,除了减少流通环节,能拿到蔬菜最便宜的批发价格也至关重要。

  商务部内贸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蔬菜车载市场这种模式主要是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难的问题。推广这种模式不一定是照搬照抄这种形式,而是要推广这种模式的精髓,让农民更加便利卖、居民更加便利买。

  保障供应扩大流通规模

  另一种拉低社区菜价的模式是北京市正在大力推广的蔬菜直营直供模式。直营直供,就是将新鲜的蔬菜直接从"农民的菜园子"送到"市民的菜篮子",让市民、农民都得到实惠。

  据了解,早在2008年北京市就开始探索直营直供模式,今年,市农委再次创建京郊农产品直销示范店。为了让市民买到更实惠的蔬菜,相关政府部门对直营店的店面租金实行减免,同时在配送方面建立蔬菜运输"绿色车队",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市商务委表示,年内将新建蔬菜直营直供店60家,进一步推动蔬菜流通直营直供体系建设。据市统计局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新模式网点供应蔬菜价格比全市蔬菜平均价格低20%-50%.北京绿富隆产销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兼理事长张会臣介绍,其经营的农产品示范店有30多种蔬菜,示范店将由政府补贴建设,解决了店面租金高的难题。天镇县绿泽园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张文清也表示,直营店的租金由东城区政府全额补助,直营店销售的蔬菜虽然零利润,但水果利润大约在20%,杂粮、特产等利润在30%-40%.通过合理搭配商品结构,完全能够保证直营店的利润。

[pagebreak]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店农产品由农户、合作社点对点配送,大大减少流通成本,市民能够购买到更加实惠的农产品。同时通过蔬菜基地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有利于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避免盲目种植带来的农产品滞销。

  除了直营直供拉低社区菜价,"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区县商务、规划、城建、发改等部门将联合制定区县菜市场建设规划,设立菜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统筹解决菜市场建设用地用房,推进菜市场建设。未来将在市内新增150个规范化菜市场。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推进场店对接,探索保本菜摊常态化,让市民可以更便利地买到低价蔬菜。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农产品供应,北京市将新建一个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相当的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市场将以蔬菜和水果交易为主,与新发地市场共同形成"双核"保障机制。同时,北京市还将支持现有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保障区域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并逐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向专业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

  政府投资入股稳定菜价

  为了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平抑菜价,北京市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相关支持,同时也先后两次以参资入股的形式增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对蔬菜零售终端控制力问题,稳定菜价。

  据了解,北京市蔬菜自给率仅为28%,新发地的蔬菜供应量占全市蔬菜供应总量的80%左右。去年,北京市政府亿元注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持有其20%股份。注资后,新发地加快了建立分市场的步伐,在涿州、山西先后建立分号,使新发地在北京周边分市场数量达到8个。

  北京市农委表示,将在北京周边500公里之内,每年新增4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专供北京市场,保证3-4小时内新鲜蔬菜到市区。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新增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在夏、冬两季供应北京市场,扩大蔬菜采购市场。同时,北京还出资2000万元,在三个月内对大白菜、土豆等8个品种的蔬菜免收营业额2%的进场费。此后,市发改委也再次对西瓜、苹果等免收进场费。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成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二大股东,共持有新发地22%股份。同时,由市商务委和市国资管理中心推荐的两名代表也正式入选新发地董事局,并开始履行董事职责。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不会直接介入经营,派驻的两名董事主要负责"监管政府投资新发地的资金流向",根据随时变化的市场供应情况进行预警。政府入股后会确保"新发地市场功能不变", 进一步增强其农产品的集散能力,通过开建新发地冷库、批零延伸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新发地市场的升级改造,让"新发地市场在首都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另外,市商务委介绍,北京市政府还将对社区菜市场进行产权收购和参资入股,计划每个区县政府参股10家菜市场,收购5家菜市场,具体情况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产权问题解决了,菜市场才会更稳定,政府对其调控才会更有力度。

  商报面对面

  多模式减环节降费用

  对话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

  商报:在打通蔬菜流通环节,保障供应链完全畅通方面,北京市商务委推出了哪些重大举措?

  卢彦:北京市商务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五件事,解决难题。一方面是保障供应。北京作为北方城市,在冬季几乎没有任何蔬菜的出产,都要从南方运过来。通过产区、产销地区的区域合作,保障大家有菜吃,特别是在冬季和蔬菜的淡季有菜吃。今年年初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九省区市保障首都市场蔬菜供应",暨服务产区菜农、服务首都市民的年货行动,日均蔬菜上市量增加了2887吨,增幅达12.5%.另一方面是开展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和场店对接。开展农超对接的超市在今年将增至10家,合作的农业合作组织也将达到130家以上。全市农餐对接试点餐饮企业也将增加到20家。同时,开展六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十个区50家的规范化社区菜市场进行场店对接。通过这些对接,流通成本大约降低了10%-20%.第三个方面是探索蔬菜直营直供模式。通过和产地的农业合作组织直接在社区开店,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目前东城、西城、海淀等地区约有40家直营店,年内将继续增加至60家。通过这些工作,从货源上、销售终端和老百姓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对接。

  商报:解决菜价贵、卖菜难、买菜难的关键环节是什么?为破解蔬菜"最后一公里"难题,北京市还将有哪些措施?

  卢彦:第一件事是进一步增加货源。除了和产区加强合作之外,今年计划在城市的东南方向新建一个农产品流通中心,增加货源。第二件事是继续增加设施。规范化社区菜市场和直营菜站是六类、12种蔬菜销售终端的新模式,目前全市已经建设了298家规范化的菜市场,直营网点83个,今年还计划增加100个网点。第三件事是让菜站回归公益性,鼓励区县政府采用多种方式获得菜市场的所有权或者经营权,来降低摊位费,这是解决菜价贵、卖菜难、买菜难的一个核心的关键环节。今年市政府也将从公益性的角度,修订社区菜市场建设的管理办法。第四件事是号召开发商、社区业主委员会等,在社区内拿出一定面积,使直营直供菜店能够低成本地进入社区,从而解决"买贵卖难"问题。

  顶层设计

  综合配套工程

  让农民增收市民获益

  "菜篮子"关系着每一个百姓的日常生活。两年前的菜价飞涨,使老百姓的"菜篮子"感觉越来越沉。仅靠市场的自身调节,已经很难使居高不下的菜价回归理性。为此,北京市政府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菜篮子"系统工程建设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正式启动。

  "菜篮子"工程是针对北京蔬菜市场特点,涉及生产供应、运输环节,以及终端市场建设等蔬菜流通领域各方面的一套综合配套工程。通过政府多部门联合,加强本地蔬菜生产能力建设、推进与周边蔬菜主产地的合作,确保蔬菜供应。同时,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使产销衔接顺畅。此外,合理布局社区蔬菜销售终端,使价格波动可控。在使农民稳定增收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市民得到实惠。

  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新增各类蔬菜零售网点178个,其中蔬菜流通新模式网点89个,新增规范化社区菜市场31家,全市规范化社区菜市场总数达到278个。新增网点补充了社区空白,为居民买菜增加了便利。特别是新模式网点在保供应、稳物价方面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商务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在保障首都居民蔬菜供应方面,市商务委还将重点做好保障供应,通过加强产销区域合作,保障大家有菜吃,特别是在冬季和蔬菜淡季有菜吃。

  目前,北京市已经探索创新了直营直供、公司化经营、业态提升、批零延伸、军地共建、车载车售等六类、12种新模式,多种蔬菜流通新模式在蔬菜市场保供稳价方面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