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卖馒头要审批”被叫停 政府管理困局如何解

发布日期:2012-07-13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3913

  近日,甘肃省质监局叫停了一项《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加工油条、卖馒头需要行政审批并获得许可证。卖个馒头还要审批,被网友揶揄为“笑话”、“闹剧”。

中国食品网讯

  关注中国食品近日,甘肃省质监局叫停了一项《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加工油条、卖馒头需要行政审批并获得许可证。卖个馒头还要审批,被网友揶揄为“笑话”、“闹剧”。

  其实,看似“笑话”、“闹剧”,背后恰恰反映了政府管理的困局。据报道,该政策实行一年来申请许可证的仅有500余家,执行不顺可见一斑。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加工小作坊又是食品安全重灾区,民间要求政府“好好管管”的呼声很高。可政府出手管了,又说管得太宽,连“馒头”都不放过,甚至被怀疑有敛财之嫌。似乎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里外不是人。

  陷入如此困局,公众和政府都应反思。一方面,公众对政府有一种“全能”的误解:似乎什么事政府都有责任,不管哪儿坏了事都是政府做得不好。这是政府长期包揽一切给人们造成的思维惯性。馒头审批先出台后叫停,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政府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方式也存在问题。出台一部行政法规,本应先与公众沟通,征求民意后,再报批审查正式发布,馒头审批办法却自顾自地“暂行”14个月之久,显然程序上有漏洞。

  实际上,这种困局提醒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必须在职能转变上做文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更多关注事前审批转向切实进行事后监管。一项法规能否落实奏效,能否真正服务于民,关键就在于法规出台之后的日常监管是否到位。但是长期以来,有些地方政府事前审批忙活得紧,轮到事后监管就变身“甩手掌柜”,各种法规最终流于形式,自然容易招致公众不满,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当然,在政府逐渐强化监管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形成合力。

  市场化条件下,审批不能越位而监管不能缺位,“卖馒头”审批已经取消了,可能还有更多的行政审批需要细致清理,而政府转变职能的进程更是任重道远,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