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品牌故事

正文

【关注】徐福记霸气称产品没问题 无需召回

发布日期:2012-12-21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4323

导读:徐福记坚决不召回产品的做法,会令消费者认为“徐福记错了还不认,他们家的问题产品还在卖”,结果是,见到徐福记三个字就躲开。

中国食品网讯

  徐福记坚决不召回产品的做法,会令消费者认为“徐福记错了还不认,他们家的问题产品还在卖”,结果是,见到徐福记三个字就躲开。

  杂牌的糖果吃了可能对孩子健康有害,牌子货一样也会不靠谱。日前,深圳福田区法院判决徐福记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落花生酥心糖涉嫌违规添加抗氧化剂。

  事情的起因是,深圳市一名消费者发现徐福记的糖果中含有国家所禁止使用的添加剂TBHQ和BHT,因此认为徐福记的行为构成欺诈,将其告上法庭。尽管徐福记解释,TBHQ和BHT来自食用油原料,但法庭审理认为,徐福记的确违反了“非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在食品添加剂项中标注”的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有意思的是徐福记事后的处理方式。徐福记负责人表示,目前此诉讼一审判决未生效,不能就此作出上述认定,但是今后标识上会作出改进。他同时强调,徐福记产品没有问题,无需召回和下架。

  这就好玩了。既然你徐福记不服一审判决闹着还要上诉,又为什么急急忙忙乖乖地要在“标识上会作出改进”呢?如果完全没问题,既然都敢于霸气地说“无需召回”,怎么就不敢霸气到底,也说“不改标识”呢?这逻辑真心有点乱。

  我尝试着理一理徐福记方面的思路,他们应该是这样来看待产品问题的吧:即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产品的包装规范是完全割裂、独立的关系。所以,我只是包装不规范,那么我立刻就改包装。但是,我的产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啊,所以我就坚决不召回、不下架。

  这种思维其实并不只见于徐福记身上,我们如果回顾以往的类似事件的话,毫无意外地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的企业思维。虽然企业们总是口口声声地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与方方面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每当事到临头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和态度又往往自相矛盾,惯性地应对方式就是将产品质量问题尽量地分拆出来“独立核算”。

  有句话我已经反复提过太多次了。“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看到消费者眼中的世界。消费者的思维习惯恰恰与企业相反,他们总是喜欢“笼统”的看待事物,一件产品的任何一方面有了问题它都会被消费者列入“黑名单”,一个品牌旗下的任何一个系列产品出了问题消费者会对这个品牌的所有系列产品都心生狐疑,一个企业的某个品牌出了问题消费者口中议论的也许会是“这家企业不可靠”,这家企业的其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也会带有“案底”……所以,成功学教程中早就提出“细节决定成败”。消费者们普遍的联想型思维倒逼企业必须将所有细节联系起来思考,同样重视与严肃对待!

  因此,徐福记坚决不召回产品的做法其实不是个聪明的做法。因为这样根本达不到徐福记自以为能够向消费者传达企业“理直气壮”的效果,反而会令消费者认为“徐福记错了还不认,他们家的问题产品还在卖”,当消费者们来到货架前的时候,他们会如何做呢?可不是人人都仔细认真读完了新闻全文,并且能记住是哪三种产品包装有误的,记不准确的人只好“宁杀错,不放过”,见到徐福记三个字就躲开。

  反观超市就要比厂家熟悉消费者的思维得多。虽然正如徐福记所说“一审判决尚未生效”,但很多超市都不愿拿自己的年末“黄金时段”来冒险,第一时间就把相关产品大张旗鼓地下了架,以便能够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仍然摆放在货架上的商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