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微信账号
微信扫描,添加关注
展开

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食事周刊

正文

2018046期 “微世界”里的食品圈子 食品追溯是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2018-02-27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1794

中国食品网讯

  “妈妈给装的后备箱”一度成为年后微博热门话题,认识的、不认识的、天南的、地北的,我们可以看到别人家的妈妈到底都给他们装了些什么好吃的。如今的互联网就好比以前的信鸽一样,行使着它传递信息的职能,使我们可以更多的接收到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互联网传递消息的这一功能,不仅使我们“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也给许多人带来了商机,让它们从中看到了它的事业用途和商业价值,就如现在引爆朋友圈的“微商”。朋友圈就如微商们的名片和人脉,用微信做生意、卖美食这样的销售模式近几年实为火爆,利用朋友圈做美食生意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卖面膜已经难以赢得信任,卖纯手工做的无添加私房美食才是王道,让人垂涎欲滴的麻辣小龙虾、貌美如花的烘焙蛋糕、唇齿留香的各种卤味......自从私房美食“杀”入朋友圈的营销大战中以来,吃货们便对它爱恨交加,惦念它非一般的口味,爱它便捷的支付和送货;恨它无证无照无门店、出了问题维权难。

  这些靠朋友圈的口口相传和微信下单的美食确实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而且制作者具不具备专业的食品安全辨别能力?标榜着“绿色”、“纯天然无添加”等口号的食品安全系数有多高?进货原料是不是真的安全优质?制作过程又是否真的干净卫生?恐怕都得打个问号。“骗的就是熟人”更是不乏实例!

  因此小编认为仅凭卖家在朋友圈发布的美食图片及文字,而没有相关食品监管部门的介入,“凭良心”“讲自觉”是靠不住的。只有从源头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让食品监管像唐僧一样存在于“微世界”之内,才能切实保障“吃货们”舌尖上的安全,满足他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不再使其吃的嘴嘴惊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进食不干净食品事件的主角。

  话说回来,并不是相关部门不愿介入,而是因为朋友圈中的买卖双方基本属于私下交易,有时买家对于卖家姓甚名谁家住何处都不知道,监管部门又从何取证?互联网交易监管实属难度过大。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朋友圈里的美食怎样才能让人真正“爱”起来?国内专业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创始人符春彦表示:检查、督促、追责,没有食品追溯,在相对封闭的朋友圈中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和监管部门怎么能说的清楚呢?为了自己的责任清晰,为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追溯已是必由之路,也是必选动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机构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