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外媒:澳大利亚奶企尚未运营 商标已在中国遭抢注

发布日期:2015-12-1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浏览次数:19873

中国食品网讯

  中国食品网讯 澳大利亚一家商标为"Farmer Brown’s"的乳制品企业原本计划在澳大利亚和中国两国的超市销售乳制品。但这家公司新近打算在中国商标局登记注册商标时却发现,一家名为中国莆田联合贸易公司的中国企业已经抢在FarmerBrown’s之前登记注册了。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2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这家企业的老板贝斯特(Tori Best)说,他们委托墨尔本的一家设计公司设计了带有奶牛形象的产品商标。

  报道称,但是公司还没有在任何地方为这一商标标志做过广告。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为了获得建议给一个合伙人看过这一商标。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一些酿酒企业也经历过类似的遭遇。

  贝斯特在香港聘请的律师说:"有一些人会抢注上百个商标。这些商标未必价值连城,但是这些人就是坐在那里等着商标原本的拥有者把注册权买回去。"

  报道称,今年6月,中澳两国在堪培拉正式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协议生效后,在货物领域,双方85.4%的出口产品将立即实现零关税;在服务领域,澳方承诺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从而成为首个对中国以这一方式做出服贸承诺的国家;在投资领域,双方将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

  【延伸阅读】女子投诉进口奶粉有虫 经销商:先去确认虫子国籍

  重庆晚报

  【女子投诉进口奶粉中有虫 经销商回应:#先查虫子国籍再处理#】浙江俞女士买了罐据说是荷兰进口的的奶粉,在内发现了只被压扁的虫子,怀疑是生产过程中就有的,但经销商表示,得先去确认虫子国籍,如果是国外的,就好处理了。他坚称,进口奶粉生产中不可能出问题。

  【延伸阅读】进口假奶粉横行跨境电商平台 “崇洋”消费观亟需转变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姚毅婧)从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短短五年的时间,使国产奶粉品牌彻底伤了元气,消费者对于国产奶业的信任度也彻底被击溃。在国产品牌还未缓过劲儿来的时候,外资品牌却不知不觉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近八成的份额。当下,似乎只要婴幼儿奶粉产品上印有中文商标,不少消费者就会对产品的安全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洋奶粉真的百分百安全,从来没出现过质量安全问题吗?

  事实并非如此,以“高品质”、“可信赖”在国内市场保持强势提价的洋奶粉在近几年间频频爆出许多严重的质量问题,特别是以跨境电商、海淘平台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奶粉更是处于监管盲区,造假屡见不鲜。

  乳业专家宋亮对国际在线记者透露,由于跨境电商目前还处于监管盲区,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最大的假奶粉销售渠道。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海淘等平台买到的奶粉“不一定是品牌生产的,或者根本就是假冒的”,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进口假奶粉横行跨境电商平台

  国际在线记者在阿里巴巴天猫国际网站上,输入爱他美、牛栏等关键词,便会出现上百条的奶粉批发信息,且价格天差地别,同样产品差价高达2-3倍。以牛栏2段/800g的奶粉为例,在天猫国际上,对同样规格的奶粉,多个商家报价悬殊,有的商家报价高达450元人民币/罐,但也有商家给出了“不正常”的超低报价,仅需130元/罐;在阿里巴巴等批发平台上,不少注册显示为进出口公司的经销商以120元/罐的价格,大批量长期供应牛栏、爱他美等知名奶粉。

  一位香港网友匿名爆料称,“经常看到香港本地的叔公、叔婆带奶粉到大陆的罗湖口岸(深圳),每天都有很多大陆客人在那里等着收购,每罐奶粉给叔公、叔婆50-100元作为带奶粉的利润(俗称:香港职业水客),而后收购奶粉的大陆人把奶粉带到哪里我就不清楚了。”

  “今天闲着没事儿在淘宝上搜了一下竟然才卖一两百块钱?你们认为他们怎么赚钱?我的猜测是这样的:他们把奶粉从香港带回来以后,拿回黑作坊拆包,检测比例或者把大陆的奶粉混合在一起然后再次装罐,最后放在淘宝天猫或者阿里巴巴上售卖,打上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的标签代名词来获取利润”,该香港网友进一步表示,“正常情况下我妹妹帮大陆的朋友带奶粉,一罐是港币296左右(美赞臣一段),我妹妹是必须要加价100才帮忙带的,折合人民币应该是290-350之间,所以我就真心不明白了,他们卖的奶粉才240多,有的才160多,为什么这么便宜?”

  宋亮告诉记者,正如这位香港网友所爆料,在东南亚有很多商家专门收购知名奶粉品牌的罐子,然后重新灌入奶粉,冒充进口奶粉流入中国市场,“由于跨境电商渠道的监管还属于盲区,特别是单罐代购奶粉,我国的海关是没办法进行检测的,加之所在国国家对于这类新生事物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存在很多商家把过期奶粉换包装,或者重新罐装,也存在假冒伪劣的奶粉,这类奶粉对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伤害。”

  “目前,国内电商渠道销售的商品当中,60%-70%是奶粉,因此存在很多风险,由于货源极其复杂,国内外监管机构监管的难度也很大。例如,有消费者购买了达能的一款奶粉,但是发现编码并不属于达能;此前,在海关查获的大批量进口奶粉也出现了重金属超标、大肠杆菌超标等质量问题。”对消费者盲目的通过跨境电商、海淘等方式购买奶粉的行为,宋亮表示坚决反对。

  最严奶粉新规实施一年时间,对于不断规范的婴幼儿奶粉产品市场,不少消费者仍然持怀疑态度,“我还是更愿意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洋奶粉。”一位2岁宝宝的母亲告诉本网记者。和这位家长一样,在某门户网站进行的调查中显示,超过8成的家长仍然愿意通过代购等海外渠道购买婴幼儿奶粉。

  宋亮进一步称,如果一定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奶粉,必须考虑该跨境电商的平台是否能够帮助消费者监管奶粉质量,建议消费者尽量从所在国生产厂商的平台直接购买,或者从国外的电商网站购买,相对安全系数比较高。“阿里巴巴直接和企业合作的店铺,相对较有保障,但是由于阿里巴巴网站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任何产品都可以登录,加之本身平台监管就是空白的,所以产品鱼龙混杂。大批量进口的商品,在海关和自贸区都会建有仓库,这部分海关可以定期抽查、监管,但是有很多小批量、私人带进来的奶粉,海关很难把关,国内监管空白,所在国对产品的流向监管也是缺失的,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混杂在其中。”

  跨境电商或让新《食品安全法》毁于一旦

  近年来,跨境电商风生水起,对奶粉传统渠道的冲击较大,导致卖场里各大品牌奶粉纷纷促销降价。

  从2015年上半年情况看,海淘包括进口婴幼儿奶粉增长率接近30%,但是国内奶粉企业增长缓慢,甚至很多品牌出现收入和利润的严重下滑。近日,合生元、圣元、美赞臣、雅培等陆续发布年报、半年报、季报,国际在线记者从这些财报中发现,多家婴儿奶粉企业均出现净利、营收双双下跌的惨状。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部分乳企分析主要受海淘、网络渠道、跨境电商等冲击影响销售分流。

  宋亮透露,目前跨境电商对国产奶粉市场的影响很大,有很多正规乳企不得不选择跨境电商的途径销售奶粉。“国内的奶粉企业一方面业绩出现下滑,一方面看到了市场趋势,开始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做纯进口奶粉。现在很多国内奶粉企业在国外投资、参股建厂,生产奶粉,这些奶粉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国内乳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升业绩,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这种做法会使目前我国实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尤其是婴幼儿奶粉方面的法规、政策毁于一旦。”宋亮直言。飞鹤市场部负责人陈慧坦言,盲目的海淘会影响国人对国产品牌信心恢复的进程,同时对于市场的冲击也将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条的升级进程。

  号称“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取消委托、贴牌禁令,继续禁止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并对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制,成为新政亮点。

  7月1日开始执行的《预包装特殊膳食用品标签》(GB 13432-2013)对包装标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根据国家法规规定,所有进口奶粉必须由原产地国家将中文标签直接印刷在小包装上,经过国家审查批准、检验合格才能进口,才允许在中国市场销售。也就是说,经过国家注册备案、使用符合中国标签规定的中文标签的进口奶粉,才是正规渠道的真“洋鬼子”。前些年出现的进口奶粉加贴中文翻译标签,只是过度性临时措施。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新标准实施后,不符合新标签规定的进口奶粉,将禁止销售,违者将严厉查处。

  “在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要求品牌注册制,这样国内的贴牌奶粉就会逐步退出市场,但是很可能会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改头换面,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因此,目前政策所达到的预期效果都会毁于一旦。”宋亮呼吁,跨境电商不可以做奶粉,最起码应该有相应的门槛和监管标准。“做跨境电商的个体商户是无法监管的,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就当前的监管条件而言,跨境电商是不适合做奶粉的。”

  “崇洋”消费观亟需转变

  一位从事婴幼儿奶粉行业多年的人士坦承,现在国内奶粉市场已经可以用畸形来形容。奶粉消费者被迫“崇洋”,让“洋奶粉”格外“受宠”,只要一个品牌涨价,其他品牌必然选择跟涨。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对国际在线记者表示,暂且不说有商家利用消费者海淘行为,大量倾销假冒的所谓国外名牌奶粉,单看欧美奶粉标准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方面的差异,也不适应中国宝宝的身体成长特点。

  “勿迷信洋奶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产业发展部处长陈渝强调,不是洋奶粉就一定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孩子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奶粉,理性看待洋奶粉。“奶粉是否好要看配方,并不是某个国家的产品就一定好,洋奶粉往往是根据该国的环境等情况以及国民素质而定的配方,不一定符合国内婴儿的需求。”他举例说,如日本一些品牌的奶粉,其锌和碘的含量就偏低,原因是日本的日常饮食中碘含量偏高,因此这些奶粉对于国内的婴儿来说就不太合适。

  宋亮表示,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恢复。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的是性价比较高的奶粉。“目前国内乳企要坚守传统的价格体系,但又不得不面对进口奶粉的冲击,很多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价格比较高,但是高价产品很快就会被低价产品所替代,未来国内奶粉价格体系下降是必然的,进一步和国际奶粉价格体系接轨。”

  新浪财经讯 4月2日消息,又一家乳品企业布局奶粉市场。此前,婴幼儿配方奶粉一直是新希望集团的短板,今日,新希望集团高调宣布“杀入”该市场,推出99元/罐(900g)的新西兰全进口低价奶粉。

  新希望推出的此款奶粉名为“爱睿慧”,由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去年,新莱特乳业收购新希望子公司四川新希望营养制品25%股权)生产,将通过网友众筹,售价定为99元/罐。

  这个价格有些让人跌破眼镜,这几乎是目前国内同类奶粉中的最低价。在此之前,以电商渠道为主导的低价奶粉企业代表君乐宝,曾于2014年4月以130元/罐的价格入市,这个价格在当时已被称作“腰斩”了奶粉的主流价格。

  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一罐900g标准装主流奶粉的价格基本都在200元每罐以上,最高的接近500元/罐。

  而且,新希望这款奶粉奶源为全进口,而众所周知全进口奶源的产品价格一直比较坚挺。比如光明乳业旗下进口奶粉培儿贝瑞亲衡的价格超过350元/罐;多美滋全进口奶粉的售价约200元-300元/罐;惠氏旗下超高端奶粉启赋的价格约300元-400元/罐。

  对于为何推出所谓跌破百元的全进口奶粉,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新希望集团做配方奶粉主要是受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全球不同价”的刺激。

  新希望营养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指出,全球各地婴幼儿奶粉均价普遍在100元人民币左右,中国内地进口奶粉由于到岸成本、渠道建设、品牌构建、营销推广以及利润规划的层层叠加,价格高达国外售价的2倍,甚至3倍、4倍。

  数据显示,同一罐900g婴幼儿配方奶粉,欧洲英国、荷兰等地的价格约为90元,价格高一些的国家比如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130元,但是在中国同类价格价格超过300元。

  对于新希望奶粉定价问题,刘永好回应称,第一是通过互联网,第二与奶农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大批量采购降低成本。互联网免去了一级、二级、三级批发销售的利润,大批量组织进口,就没有库存、没有挤压,仓储费也减少了。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前景广阔,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也给奶粉品牌带来利好。随着新希望、恒大等企业纷纷进军奶粉业,可以看到,当下奶粉的市场竞争正逐步白热化,价格战也将更加激烈。

  乳品行业资深专家宋亮曾表示,国内奶粉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2015年价格战将更加凶猛,这主要来自于三大挑战,一是奶粉产能过剩,二是国内外市场快速接轨,三是渠道升级带来的挑战。

  圣元CEO张亮昨日在某乳业论坛上也指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大战即将打响,也就是今明两年,不可能再有几百个奶粉品牌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品牌在经过三聚氰胺等事件后正慢慢恢复活力。根据AC尼尔森公布的数据,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内资奶粉品牌在数量上几乎与外资品牌持平。

  近年来,外资品牌也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比如,荷兰乳业巨头与本土辉山乳业建合资公司,雅培和恒天然联合在中国投资兴建一个奶牛养殖基地。

  近日,连续两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惠氏也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向母乳致敬”活动。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瞿峰表示,今年惠氏在中国表现非常好,将继续投资中国,扎根中国市场。

  对于惠氏是否会推出更让消费者接受的价格,瞿峰强调:“婴儿配方奶粉的价格要体现你的价值,这是我们惠氏营养品非常坚持的。”(新浪财经 徐雯 发自北京)

  参考消息网3月11日报道 继疑似环保主义者威胁对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下毒后,中国大陆品管监督机构10日晚表示,将扩大对这个全球最主要乳制品出口国的奶粉详细检查。

  据台湾“中央社”网站3月11日报道,新西兰警方10日指出,新西兰全国农民协会与恒天然(Fonterra)乳品集团去年11月接获恐吓信,同时附上内装含有毒性农药1080(正式名称为氟醋酸钠)的婴儿配方奶粉包裹。

  报道称,乳制品占新西兰出口收益约1/4,在担心乳制品遭下毒恐对国家经济造成冲击,新西兰元汇率贬挫至6周低点。大陆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买家。

  大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官网声明指出,“大陆已采取措施,并将要求新西兰进口奶粉出具该国不含1080农药的官方认证”。

  此外,大陆这个监督机构指出,进口者应提供检测报告,载明产品未受污染,且经销商应保证所有包装都完整未开封。该机构表示,大陆至今尚未传出奶粉遭下毒事件。

  新西兰警方说,未发现工厂任何产品遭下毒痕迹。新西兰主要产业部(Ministry of Primary Industries)指出,乳制品遭下毒的机率极低,力求向消费者保证产品安全。

  新西兰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10日傍晚在黄金时段中大幅报道,作为新西兰最重要出口产品之一的婴儿奶粉自2014年11月起,即被人恐吓将在今年三四月间下毒。

  这条新闻震惊新西兰各界,新西兰各大报11日纷纷以头版头条报导这一则威胁到新西兰奶粉国内外信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新闻事件。

  由于兹事体大,新西兰总理凯伊(John Key)说,自从得知有不明人士威胁将在婴儿奶粉与乳制品中下毒后,相关单位已经进行过4万多次的检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政府农产品与食安检测单位呼吁民众无需惊慌,新西兰乳制品出口最大集团恒天然公司也保证,该集团对2014年9月1日起生产的所有乳制品进行全面检查,并未发现对人体健康有任何威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