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价格止跌迹象初显 农产品新一轮涨价周期或现

发布日期:2012-06-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2871

  伴随着"火箭蛋"等网络名词近期走红,农产品价格止跌迹象也初步显现。商务部6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28日至6月3日,尽管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连续第五周走低,但一些品种开始止跌回升,有的甚至上涨势头十分明显。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很可能在下半年进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

中国食品网讯

  伴随着"火箭蛋"等网络名词近期走红,农产品价格止跌迹象也初步显现。商务部6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28日至6月3日,尽管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连续第五周走低,但一些品种开始止跌回升,有的甚至上涨势头十分明显。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很可能在下半年进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

  近日由于大蒜价格和鸡蛋价格快速上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火箭蛋".这类网络名词2010年后再次出现,预示着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势头在未来将有所放缓。商务部数据印证了这样的判断,蒜头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0.3%,水产品近七周累计上涨3.6%,食用油、牛羊肉、白条鸡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鸡蛋零售价格更是结束自年初以来的持续回落态势,价格止跌回升,比前一周上涨2.6%,其中北京、武汉和呼和浩特价格分别上涨11 .4%、10 .2%和8.5%.

  据了解,农业部5月底曾召开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专家们判断,后期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的、大规模的"普涨"可能性不大。然而,从记者采访到的情况来看,多数观点认为下半年我国有较大可能出现新的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周期,食品价格的上涨甚至可能推高C PI的涨幅。

  不可否认,近期鸡蛋、大蒜价格的上涨存在很大的偶然因素。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公司合伙人马闯分析称,从供给方面来看,2011年度蛋鸡存栏量为13.6亿只,受疫病、蛋价低等因素影响,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存栏量减少了1亿多只;需求方面,端午节的产品备货一般提前20天,蛋价上涨受节日因素的拉动非常强。

  但这并不能让市场降低对下半年 农 产 品 价 格 可 能 再 次 上 涨 的 担心。"由于生产资料、人工、土地使用费等成本的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总的趋势。"中国农科院农业 经 济 与 发 展 研 究 所 所 长 秦 富 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大宗农产品出现大起大落的可能性比较小,小宗产品可能还会出现像大葱、大蒜那样的大幅波动。

  相对于鸡蛋和大蒜,对物价影响较大的猪肉价格的后期走势更需引起关注。由于猪粮比价连续两个月低于6:1的盈亏平衡线,加上国家收储政策释放稳定价格的信号,猪肉价格后期很可能会止跌反弹。记者从搜猪网获悉,猪价从5月30日跌至最低点以来,近日一直保持着弱势反弹,而且各地均出现了小幅抬头的迹象。由于可出栏的大猪在不断减少,屠宰企业出现提价收购意向,猪贩子开始普遍对270斤以上大猪进行询价询量。

  马闯表示,现在价格获得了较大支撑,5月底生猪价格已经到了底部,6月份应该会开始上涨。不过,由于6月份肉类消费量减少,7月份学校放假造成集团消费减少,猪肉价格要到9、10月份才能达到高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这轮生猪和猪肉价格下跌时间长、幅度大,后期大幅反弹的风险将随之增加。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就提出,在养殖业陷入亏损的状况下,一些养殖场在降低毛猪的存栏量,把能繁母猪也送到了屠宰场,这就为后期猪肉价格的暴涨埋下了隐患。一旦需求放量,毛猪供应不足的局面有可能比去年同期还要严重。

  一旦猪肉价格再次上涨,就很可能带动整体农产品价格走高,这带来了对下半年C PI反弹的担心。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预期调整和生产周期的原因导致过去数年猪肉价格从高峰到谷底反弹往往仅需要1年多的时间,自去年9月以来,猪肉价格已连降8个月,下半年随时可能出现反弹。当前部分蔬菜价格也正以更高的频率大幅波动。另外考虑到总需求、货币供应和价格改革等因素,非食品价格继续上升的概率不低。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C PI同比涨3.1%,三季度CPI环比回升随时可能发生。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认为,由于资源税改革、公共品涨价、劳动力价格上涨、油价高位徘徊、新一轮食品涨价周期等中期因素的存在,本轮C PI低点或出现在年中,下半年C PI具备"东山再起"的条件。

  胡艳妮分析称,从近期全国粮食油品的现货市场来看,食用油价格继续攀升,主要粮食作物均出现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也继续处于稳步上升的通道。从全国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看,猪肉价格虽然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中,但近期有所减速。从总体看,二季度食品价格还有下降空间,但空间不会太大,不排除下半年会形成新一轮食品涨价周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