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食品物流

正文

【冷链】行业发展背后利益是冷链断裂真凶

发布日期:2012-10-25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6544

  导读:近日,由央视财经频道策划制作的“断裂的冷链”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节目中对目前国内冷链市场上存在的大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对不合理的现状从专家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中国食品网讯

断裂的冷链

  近日,由央视财经频道策划制作的“断裂的冷链”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节目中对目前国内冷链市场上存在的大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对不合理的现状从专家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几乎同时,上海光明乳业因冷链不完善而导致的“酸败门”事件发生,似乎是有意配合现身说法。这两件事情的相继出现,使得最近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对此,笔者作为冷链从业人员在为此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冷链物流发生了断裂?同时,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冷链理念和认知的传播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断裂冷链背后的利益驱使

  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为什么国外的冷链能够做到全程不断链,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却迟迟不能够连续起来。对此,笔者认为两者差距既不在技术上,也不在装备上,归根到底应该是“利益”问题在作祟。

  正如节目中所提到的,为何国内冷藏车市场充斥着大量的二手海柜改装成的冷藏车,而正规冷藏车却占不足20%的市场份额。答案很简单,因为一台改装而成的冷藏车加上旧冷机才6万元人民币,而标准的冷藏车最低配置也得15万元人民币。冷链是一个重资产、低利润、长周期的行业,在前期赚不到钱甚至面临严重生存问题的情况下,冷链物流企业从自身成本和利益角度考虑,自然能少投入就少投入。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生产企业没有硬性要求冷链企业使用正规冷藏车和保温车呢?其实,他们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目前的运输条件下,既然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为何再去要求供应商使用正规冷藏车呢,要知道那样做的冷链物流费用会成倍提高。而且他们清楚,一旦把增加的冷链运输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在中国“精明”的消费者肯定不会买账…于是,在重重的利益链条驱使下,改装冷藏车和棉被车随处可见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和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呢?笔者认为还要从政策和标准方面着眼,比如一方面应该明确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二手海柜的改装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加大对于购买正规冷藏车的鼓励和补贴。

  冷链理念传播意义重大

  冷链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整体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标准缺失且落实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等等,而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广大消费者冷链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冷链市场需求迟迟无法打开。因此,笔者认为本期节目的播出,至少在冷链理念传播上起到了正面意义。

  首先,通过央视平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唤起了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的关注和认知,初步了解到了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到了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地步,一旦他们意识到冷链能够保证食品的制品和安全,可能会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本质上的推动作用。“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只有当消费者对于肉制品、果蔬、奶制品等有了真正的品质需求之后,冷链市场缺口才会打开,最终才能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其次,笔者认为此举引起了食品生产企业和终端零售餐饮企业对于冷链物流要求的重视和提高,他们是冷链物流的需求方,只有他们对于冷链物流有了明确的要求,在发货和收货环节认真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对冷链物流企业起到真正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节目中,笔者看到目前像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在收货环节也并没有严格来做,其他企业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者,此举既是对那些正规的冷链物流企业和技术装备企业的认同和鼓励,也是对那些违规操作的冷链相关企业的警告和批评。如果他们还不能够提高服务门槛,今后必将被发展起来的冷链企业吞并或淘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