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回访】绿色食品换脸应对新规

发布日期:2012-10-31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4203

  导读:近年来,绿色食品以其环保、安全的鲜明概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0月1日起,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正式施行。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新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

中国食品网讯

绿色蔬菜

  近年来,绿色食品以其环保、安全的鲜明概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0月1日起,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正式施行。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新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近日,记者走访调查了青岛市场,发现新规的确给绿色食品市场带来了一些变化。

  绿色标识被“精品蔬菜”取代

  10月27日,记者走访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发现,粮油、蛋类、蔬菜、水果等多个种类的食品中都能找到绿色食品的身影,但其所占比例却已经非常小了。

  “在10月1日前,15种大米中一半以上标有绿色字样,现在标有绿色字样的却很少了。”一家大型超市促销员告诉记者。记者发现,以往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里最为常见的“绿色标识”蔬菜,如今均已被“精品蔬菜”所取代。

  “我们已经对超市内的绿色食品进行了清理整顿,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一律清退或者改正名称。”香港中路家乐福超市的一名销售人员表示,绿色食品比无公害食品的标准更高,而超市大部分销售的是无公害食品,对于达不到绿色食品标准的商品,超市现在都不允许贴用绿色食品的标签,因此现在有“绿色”标志的商品就非常少了。

  价格较高难亲民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普通食品到底有哪些区别?

  青岛金泰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金泳告诉记者,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最显著的区别是:技术等级标准不同,有机食品的技术标准要求最高,绿色食品次之。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绿色食品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容许使用农药、化肥等,但必须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而有机食品在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抗生素等化学物质。

  技术要求高、产量少,价格自然就高。记者调查发现,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普通产品的要高出几倍以上。记者在宁夏路上某大型超市看到,一款带有“绿色”标识的白菜价格为2.99元/斤,而一旁没有任何标志的普通白菜价格则只有0.49元/斤。

  而在台东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了一款带有“绿色”标识的猕猴桃。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猕猴桃产自台湾,“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介绍了该款产品的大量优点后,该工作人员表示,“绿色”食品价格都比较高。“这款"绿色"猕猴桃价格为20元一斤,是普通猕猴桃价格的4倍。”

  记者发现,由于价格太高,购买“绿色”食品的市民并不多见。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冲着绿色食品质量更有保障,买给孩子吃图个放心。[pagebreak]

  仍存在不规范现象

  新规更为严格,但也不代表市售绿色食品都是安全健康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绿色食品存在着绿色认证标识“超期服役”的现象。

  10月27日,记者在台东一家超市看到某款“绿色鸡蛋”,标志编号:LB-31-0903060777a,其中的090306,代表这款产品是在2009年3月6日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但按规定,“绿色食品”标志的有效期为3年,显然,这款商品的“绿色食品”标志已经“超期服役”。

  记者发现,这一现象较为严重,许多绿色食品已经远远过了3年认证有效期,还在包装上印着“绿色食品”的标识销售。此外,一个产品获得了认证,其他没有认证的产品也挂上了绿色标志;个别企业仅使用标志和文字,未使用编号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在购买绿色食品时消费者应读懂绿色食品的“身份证”。专家指出,消费者要学会读懂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四种形式,包括图形、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Food”以及中英文与图形组合等。图形由三部分组成,上方是广阔田野上初升的太阳,中心是蓓蕾,下方是植物伸展的叶片。

  根据新规,所有绿色食品标志都要求贴在产品的显眼位置,上面需注明企业信息码,消费者可登录中国绿色食品网进行查询。现行的绿色食品标志企业信息码由12位组成,前6位代表“地区代码”,中间2位代表“获证年份”,后4位代表“当年获证企业序号”。

  专家表示,绿色食品禁“伪”还需下狠力。消费者如有疑问,可登录中国绿色食品网或国家认监委网站查询“绿色食品”标志真伪和进行投诉。新规引入了“不良企业退出机制”: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单位前三年内无质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诚信记录,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期间,因检查监管不合格被取消标志使用权的,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情节严重的,永久不再受理其申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