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网 » 深度观察 » 点食成经

正文

浅谈食品生产加工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2-07-04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次数:5412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为了降低这个环节出问题的风险,各大企业不惜花费巨资引进生产设备、提高技术,笔者要提醒的是,机器再精良,技术再先进,使用技术、操纵机器的永远是人。培养一批小心谨慎、认真负责的生产线员工,是企业健康发展、稳步向前的不二法门。

中国食品网讯

  光明优倍牛奶“烧碱门”事件    6月27日,网友@Josphin发微薄爆料称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此事得到光明乳业官方的证实和道歉,并对市场涉事的300盒产品进行了召回。事故原因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二厂在设备维护保养中,食品设备清洗用碱水渗入牛奶中,混入的清洗剂为碱性清洁剂。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应该是最大,也是影响因素最多的。

  为了降低这个环节出问题的风险,各大企业不惜花费巨资引进生产设备、提高技术,无可厚非,这是企业为保证食品安全做出的努力。

  但是,笔者要提醒的是,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硬件设备的更新而忽略了对员工责任心的培养。机器再精良,技术再先进,使用技术、操纵机器的永远是人。培养一批小心谨慎、认真负责的生产线员工,是企业健康发展、稳步向前的不二法门。

  因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明知故犯,有意为之;二是操作失误,大意所致。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市场带来不良影响,给消费者带来恐慌和伤害;无论哪一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该产品的销量大减,该品牌的信任危机。

  明知故犯者譬如近段时间中国食品网报道过的“硼砂面条”和中国食品网多次报道的“罂粟拉面”、“罂粟火锅”。明知道硼砂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为了增加面条的“筋道感”,为了使自己的面条好卖,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违法添加国家严令禁止的非法添加剂——硼砂;为了使拉面、火锅口感更“好”,吃着更“香”,以便得到更多“上瘾”的回头客,不法商贩铤而走险,添加对人神经有极大损害的罂粟壳。

  明知故犯者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蔑视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的肆意践踏,也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相关部门对这种有意为之的违法行为也做出了刑罚和经济处罚并举的措施,这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而操作失误、大意所致造成了食品安全事件有时候却不免让人唏嘘。光明乳业烧碱门事件现在虽已尘埃落定,但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事件的结果并不买账,原因很简单,25日混入烧碱水,26日又过一天仍风平浪静,直到27日网友微博的爆料才唤醒“睡着”了的光明乳业。操作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失误一旦延续成为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再拿“失误”来辩解就难免显得牵强。

  其实类似的“失误”今年已经发生了。4月份,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就生产的过程中将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然而,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并未承认此事,直至4月底山西省质监部门发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才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将彻底整改。

  如此事件,笔者本不愿将其归入“操作失误、大意所致”,然无论是涉事企业给出的解释和所谓的“道歉”,还是相关部门最后的处理意见和所谓的“处罚措施”,都指向性很强的将其归入倒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二类原因。

  食品生产加工是原料与成品之间的桥梁,要想桥安全,企业要负起责任来,同时,相关部门在这个环节很有必要进行常态化监察,毕竟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更有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